陇南康县廖家院:古村换新颜乡愁犹可寄
原标题:廖家院:古村换新颜乡愁犹可寄
记者 石鼓 王芳 陈多 见习记者 杨建芳
走基层·一线见闻
陈旧的柳编斗笠,锈迹斑斑的墨斗子,残缺不全的传统衣架,泛黄的照片……一件件老物件都有一段故事。走进康县王坝乡廖家院村史馆,环顾四周,这间七八十平方米的屋子里,资料与实物记载了廖家院村的历史变迁。
村史馆内最为醒目的是一套字迹泛黄的族谱,廖家院村村支书廖万恩说:“为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我们搜集了很多村里的老物件,廖氏一族的族谱和家训是我们自愿捐给村史馆的,就是要让后人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
廖家院村位于王坝乡青林沟中段,是有名的老村,村子被青山环抱,潺潺溪流沿村而过,一幢幢秦汉风格的民居掩映在翠绿的竹海中。
“廖家院村名的得来还有一段传说。”廖万恩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在江东遇难后,其英灵骑赤兔马游荡于此,见村内黎民食不果腹,心中极为不忍,便从陕西汉中带来谷米良种、菜蔬果实施与全村百姓。后关公见此地山清水秀,百姓勤劳朴实,农民生活悠然自得,男耕女织,让人向往,便与村后山峦化为石人石马。其好友廖化后人闻听此事,便迁居于此,朝夕于山前侍奉关公。村里百姓因仰慕关羽与廖化友谊,感关公大德,便将村后山峦命名为将军崖,山上建关公殿一座,称村子为廖家院村。现在,廖家院村姓廖的村民大概还有三十多户。
“看着这些文字和照片,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村还有这么丰富的历史,我们廖家人还有家训。”14岁的高中学生廖薇儿说。
一件件老物件承载着历史,记录了过去,而一幅幅新图片展示了新的发展变化,如硬化的道路、新修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亮化的房屋……
据廖万恩介绍,以前,廖家院村脏乱差,村民环境意识不强,生活垃圾随手就扔。
“这两年,随着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里道路硬化了,房屋亮化了,建了垃圾池,每家每户还分发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村里的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修文化广场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义务来投工,积极性都很高。”
近年来,廖家院村在政府的关怀扶持下,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先后拓宽村社公路1.2公里,硬化通村主干道路3公里,完成危房改造88户,改造庭院78户。还实施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乡村农民健身等文化体育惠民工程,高标准修建了集文化室、村史馆、卫生室、司法宣传室,科普室、电子商务室等为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并搭建了一座乡村舞台。
“我家就在广场边上,自从文化广场修好后,我每天都带着孩子去转一转,锻炼锻炼身体,或者到农家书屋去看看书,学学知识,再也不用一到天黑就待在家里看电视、打牌消磨时间了。”村民刘丽说。
如今的廖家院村头村尾修亭建舍,家家户户植竹种花,一个美丽富饶、文化厚重的新村展现在人们眼前,成为全县不要门票的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