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生态文化村景如画
2014年4月,康县大水沟村的孩子们在玩耍(资料图)。
正在进行的第二届“绚丽甘肃·美丽乡村”评比中,康县大水沟村、阳坝村、团庄村、沈湾村入围50强;2015年,在第七届中国生态文化高端论坛暨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中,康县大水沟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2014年,甘肃省改善农村人居现场会在康县召开……
这几年,有关康县美丽乡村的新闻特别多,一改过去人们对康县农村贫穷落后的印象。
冬日,走进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小桥、流水、古树、人家映入眼帘,寂静的村庄宛如一幅山水画。而在3年前,村里不仅房屋破破烂烂、道路坑坑洼洼,环境卫生也不好。
“要是不搞美丽乡村建设,咱村不可能像现在一样美。”75岁的村民李如堂深有感触地说。
和严家坝村一样,如今在康县,一个个坐落在山坡、河谷地带的村庄变成了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增收渠道顺畅、乡村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
从2011年开始,康县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化、经济发展产业化、村容村貌园林化、家庭院落花园化、村风民风和谐化、管理机制长效化的“六化”建设标准,全面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惠民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中,康县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不搞大拆大建,全县350个村统一规划、分年建设、整体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
康县不搞一刀切,按照“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颗石,把每一个村都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都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的理念,对村庄进行精心打造。为增加美丽乡村的内涵,康县大力挖掘保护千年古树、太平天国遗迹、茶马古道遗址等文化遗存,并搜集反映村庄历史文化变迁的石磨、犁铧、织布机、煤油灯等物件,建起村史馆,让村民找回藏在心底的乡愁。
一个个过去交通不便、房屋破旧,村内脏乱差的贫困村,变成了村美、院净、家洁且文化底蕴浓厚的美丽乡村。截至2015年年底,全县已建成生态旅游型、古村修复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文化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236个。
村庄变漂亮了,人居环境改善了,大大激发起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热情。铜钱乡的魔芋种植,阳坝镇、两河镇、白杨乡的茶叶产业,望关乡、平洛镇的万亩核桃林带,豆坝乡的高山蔬菜、王坝乡、长坝镇的乡村旅游等都成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而且,村里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村里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水平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群众住上美的房屋、过上美的生活、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乡、村之间各美其美,共筑美丽中国梦。”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记者周者军 郁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