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欲破"萍水相逢"游:一山一水一坝,不只是他乡之客
中新网兰州6月16日电 (闫姣)进入6月,气温升高。但在甘肃陇南市康县,树木掩映,挡住了热浪。微风吹来,甚至有一丝凉意。时至下午,在康县下辖的百余个美丽乡村内,不少农家女不约而同绑起围裙,为即将光临自家农家乐的客人们忙碌起来。
康县是北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加之秦岭山区特殊地势,形成“八山一水一分田”独特的自然景观,被评为“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等。
图为今年“五一”期间,航拍康县风光, “绿意”四溢。(资料图) 张平良 摄近年来,康县倾情打造了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花桥村、白云山森林公园等景区,更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兴起乡村旅游,整个县城被誉为“不要门票的生态大景区”。
6月中旬,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了距离康县县城5公里的王坝镇何家庄村。村子位于略武公路沿线,村寨民宿造型古朴,道路干净整洁,所到之处,满目皆景,尤其沿山而建的特色小木屋,因祥和静谧受到游客的青睐,节假日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乡村游,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村里一家名号为“一品佳苑”的农家乐老板杜成强,是当地首批“吃螃蟹的人”。他介绍村子变化时举例说,以前,路面坑坑洼洼,雨天要备两双鞋。而自2013年以后,村子大变样,荒地变花园,垃圾沟成了广场,一些“弄潮儿”瞄准商机,开起了农家乐。
下午三点多,杜成强和妻子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均是致电提前订位、点餐。7年来,他们夫妻俩“老实经营”,招揽了不少老顾客,一年到头,能收获近80万的利润。
同村的何庆山是鑫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前几年在外务工。去年,他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很好”,加之家中老人身体欠佳需要照顾,他返乡开始养鸡、养鱼,再卖给村里的农家乐。为了留住游客,他还开辟鱼塘,提供垂钓场所,从中收取费用。
来自陕西的游客李若华和丈夫经过一番实地挑选后,决定预订位于何家庄村半山腰的小木屋,她说,最看中一旁空地的木制桌椅,可与先生吹着微风,闲坐品茗,看天空云卷云舒,十分惬意。
6月10日,康县王坝镇境内的美丽乡村一隅,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风格古朴。 闫姣 摄王坝镇副镇长吴文宝接受采访时称,镇里每个村的建设风格都不同,民宿也多种多样,有情怀风、ins风、北欧风等,供不同需求的游客挑选,“因建设别致,还引来了诸多官方、企业等先后来考察乡村建设。下一步,将会继续按照‘一山一水一坝’的思路推进乡村旅游”。
康县既具北国之雄奇,又具南国之灵秀。当地长期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避免千村一面,并通过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带动民俗、酒店、农特产品的销售、运输、管理和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此引领当地家家户户参与旅游服务,既增加就业岗位,又拓宽增收路子。
康县岸门口镇杨家河村建设美丽乡村较晚,是当地众多村子里的“后起之秀”。该镇镇长杨新颖介绍说,此前政府整合资金,分批打造美丽乡村,近几年经验逐步成熟,杨家河村作为最后一批建设的村子,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建设好后,受到往来游客的好评。
康县被称为“一个不要门票的生态大景区”,清澈的河水夹于两山之间。(资料图) 张平良 摄该村村民蒲建斐以前在沿海城市务工,和妻子每人每月有近7000元的工资。2019年,回家探亲的夫妻俩将村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并决定返乡开办农家乐,已于今年5月份开张。
岸门口镇朱家沟村,是当地名声大噪的美丽乡村。朱家沟依山傍水,林木环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6月中旬,康县岸门口镇杨家河村一农家乐一角。 闫姣 摄“我们村过去因‘三多’而出名,光棍多、贫困人口多、人口流失多。”该村朱彦杰说,如今,依托旅游村子有了“新三多”,游客多、产业多、外来媳妇多。
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宇星表示,康县全域旅游的大格局已形成,不少民众参与到旅游业,并从中获得生态红利。接下来要致力将康县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而不是局限于和康县“萍水相逢”,“要集合吃、住、游、购等,在特色上多下功夫,也要紧盯游客‘后备箱’,让他们带走康县原生态无污染的农特产品”。(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