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要用好“中国经验”
在各国领导人出席会议开幕式,表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政治意愿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进入谈判模式。目前,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正就巴黎气候协议的最终草案展开磋商,以期11日顺利达成协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给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谈判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主席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的鲜明态度显示,全球气候治理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有诚意、有决心为建设“绿色世界”做出贡献。如法国国际问题专家戴维·戈塞所言,中国可以调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把南方的当务之急和北方的关切联系在一起,对巴黎谈判所有参与方来说,中国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
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构成了严峻挑战,也对每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具体的挑战。每个国家面临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问题,既受制于这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与其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治理措施密切相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及发达国家,国情的特殊性、复杂性又非一般发展中国家所可比拟,应对气候变化的难度也大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更需要也更有条件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比如,针对近年来中国部分城市的雾霾问题,很多人不约而同想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首都伦敦也遭遇严重的雾霾污染,1952年12月的一场空前大雾霾,更是造成约12000人死亡,“伦敦走出雾霾用了几十年,中国能否更快些”,成为许多人的揪心之问。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治理,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这个大前提、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只能跟在发达国家身后亦步亦趋,只能机械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事实上,中国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转型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国向世界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以中国的智慧、贡献和经验“反哺”世界的过程。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智慧、贡献和经验“反哺”世界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以治理雾霾污染为例。中国西部城市兰州长期饱受污染之苦,近年来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去年正式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应该说,无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产业结构,兰州相较其他重点城市都不具有优势,但兰州依靠严格执法、严格落实政策以及全面充分的公众参与,取得突出的环境治理效果,其经验不但令国内许多城市刮目相看,在去年召开的“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还作为治理雾霾的“中国经验”向世界其他国家交流推广。
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个中国案例,是刚刚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展示的“库布其生态财富创造模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考核评定,中国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在改善沙漠生态、发展沙漠产业、消除沙区贫困过程中,创新了“治沙、生态、经济、民生”平衡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创造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商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合作机制,形成了“防沙治沙、生态修复、土地整治、沙漠生态产业开发”即“绿土地、绿能源、绿金融+互联网”的沙漠生态循环产业体系。此次巴黎大会安排“库布其模式”在会上展示,就是要分享中国环境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展示中国主动承担生态责任、政府与企业齐心探索的态度与行动,用成熟、可靠的“中国经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启示与参考。
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主体,全面、充分地用好“中国经验”,将为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