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投资增速下降 要有平衡艺术
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架“马车”,投资增速的变化牵动着市场神经。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5.8%,增速比2013年1月至12月下降3.8个百分点,刷新了自2002年以来的增速新低。这一组数据引发各方广泛关注,个中原因值得探讨。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目前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渲染其不利影响和副作用,另一种则认为无碍大局、不必担忧。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我们既要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有其必然性,也要保持警惕、做好准备。
自201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虽然其中有个别季度出现过小幅反弹,但总体下行的态势尚未改变,2015年有可能继续下行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供给边来看,“三大发动机”中的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是慢变量,对于大局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在需求边,出口受制于外部因素呈现不景气,消费则相对稳定,短期内实现稳增长且政府方便操作的变量就只有投资。投资增速的持续下降无疑会对短期经济带来重大冲击,对此不可掉以轻心;但同时也要看到,投资增速下降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经过程,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减轻债务负担、降低潜在金融风险,更有利于促进改革。
因此,应对投资增速下降需要有高超的平衡艺术。一方面,在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日益迫切的新形势下,不要指望固定资产投资重现过去超高速增长的辉煌,而是要提高对投资增速下降的容忍度,避免政府通过宽松政策、“强刺激”方式强行增加投资的行为,逐步适应投资增速下台阶的新常态;另一方面,要警惕投资增速过快下降对经济带来的过大冲击,加强监测和分析,通过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投资政策等,维持一定的投资增速,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在保持合理投资增速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尽可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较高、风险较小、改善民生作用较大的地区、行业、企业和项目上。
(摘编自2015年1月21日《经济日报》,作者李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