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特困区“水土不养人”整乡搬迁别困境

01.08.2016  22:09

  中新网甘肃庆阳8月1日电(记者 侯志雄)1日下午,甘肃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在庆阳市委三届十三次全委会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针对当地“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特困区域,借鉴建设“经济特区”思路,在环县八珠、南湫等北部山区乡镇创建整乡整村易地搬迁精准脱贫试验区。

  栾克军提到的“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特困区域分布在环县八珠、南湫等北部山区,中新网记者日前曾到该地进行采访。

  从环县县城出发,一路上“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历时两个多小时到达南湫乡。环县林业局治沙工程师姚志勇说,当地土壤为黄土层结构,基本沙化,而且多风多沙,干旱少雨。

  南湫乡缺水是当地农民“心结”,遇到大旱之年,用水基本上靠雨水集流和到周边村镇买水,当地乡政府工作人员称,“一方水的成本要100元左右。”即便如此,也只能缓解乡政府周围群众的吃水紧张,对于更偏远的山区群众则是“鞭长莫及”。当地农民养了羊,可每天为羊畜饮水犯愁。

  南湫乡党委书记杨泉说,“在南湫乡农民为了节约饮用水,土豆上的泥土擦一擦、削去皮就下锅炒菜。

  在环县八珠乡白塬村,整个村子被一横十三纵的沟道割裂得支离破碎,在大小二十多个山头上、山腰间,分散居住着全村80%以上的农户。村民郑久海就住在其中一个山腰的底部,种着山坡上的二十多亩耕地,每年收成有限,每次去耕作必经“翻山越岭”。

  南湫乡岳后渠村黄天池组距离村部近8公里,42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2平方公里的山梁里,每户之间的距离2公里。村民李向东说,“水电路‘户户通‘想都不敢想。

  2015年,南湫乡新建了易地扶贫移民点,李向东花了不到8万元就搬进了新居,并很快流转附近新修的梯田,搞起了养殖业。作为移民点50个搬迁户之一的李向东深有感触,“这里水电路、学校都有,只要好好干一切都会有的”。

  “住在危窖、靠天吃饭、土里刨食,靠驴驮水”的南湫乡花儿山村民苏世明说,“村里的小伙子找不上媳妇,人家嫌村里穷。”他觉得贫穷似乎是“与生俱来”。他所在的村子里120户中贫困户达到一半以上。

  2015年,环县将南湫乡花儿山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点,南湫至山城通村油路沿线的余周洼组新建居民点1处,搬迁本村贫困户50户,每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贴息贷款、集雨场窖建设补助、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等多项危房改造补助金。在新建砖木结构房间里,苏世明说,“不再住窑洞了,苏家在我这辈子翻了身。”他筹划着老庄基平整后种草,用来搞养殖。

  在庆阳,当地政府围绕打造革命老区精准脱贫攻坚示范区,确定今年实现宁县、庆城、华池3县整体脱贫和166个贫困村、1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了补短板、拔穷根、探新路,庆阳市结合去年脱贫验收,对当地贫困现状再次进行深度研究和整体谋划,在持续打好“两大攻坚战”的同时,将扶贫重心转向易地扶贫搬迁和富民产业培育。

  栾克军说,围绕易地搬迁、生态建设、基础攻坚、产业培育、人才培训“五大任务”,庆阳建立特殊的工作、投入、政策和社会帮扶机制,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赢得了特困区域群众的普遍欢迎,为深化拓展精准脱贫探索了路子。(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