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旧衣如鸡肋捐收陷尴尬

18.07.2014  16:26

公益机构的志愿者组织发放旧衣物。苟平摄(图)

  中国甘肃网7月18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记者 闫慧) “不扔实在是没有地方放,扔了又怪可惜的,这些衣服有的还挺新呢?”市民李丹最近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家中积攒的旧衣服太多,扔了很可惜,留着又占地,送人拿不出手,捐赠没人要,简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着实让人费尽心思。

  家有旧衣何处去

  前些天,在准备乔迁新居的时候,李丹清理出一大包家人穿过的旧衣服,足有二三十件,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七八成新,有大人的,也有孩子的,春夏秋冬四季衣物都有。她想捐赠出去,但是苦于找不到“门路”,多方打听无果。“我先问了问街道办,人家说不收旧衣服,目前他们没法处理,我又打电话到民政局,人家也说不收,后来又问了福利院,那边说只要新衣服。”李丹说。

  银行职员佳佳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前阵子换季的时候,她把衣柜整理了一番,打包出两大包“看不上眼”的衣服。佳佳说,多半都是款式过时,惨遭淘汰的衣服,有的衣服是一时冲动买下来的,穿过一两次就不喜欢了。这两大包衣服放在家里很占地方,直接扔掉有点可惜,想捐赠却找不到地方。“现在还在那儿堆着呢,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佳佳说。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人们穿衣服也越来越讲究,不停地追赶着时尚潮流。粗略地估算一下,一个三口之家每年至少都得买上七八件新衣服,有孩子的家庭买得更多,爱美的女士们就更不用说了,衣服常换常新。衣服穿旧了,过时了,不合身了,往往被压在箱子底,过个三五年,这些旧衣服去哪儿就成了问题。

  “早些年,这些衣服拿回乡下老家,亲戚们都会争着要,如今这些旧衣服送人也拿不出手了,有时候人家碍于面子收下,反倒成了心理负担。实在不行,就只能扔掉了。”李丹说。

  捐赠何以成“烫手山竽”

  不少市民觉得,通过捐赠途径来处理这些旧衣服,既不浪费,也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但是目前来看,捐赠的途径十分有限。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陈建民告诉记者,因为旧衣物的存放、分捡、消毒、运输、发放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所以回收管理的难度很大。从2011年开始,市民政救助渠道主要接收现金捐赠,物资捐赠以爱心单位或企业组织的集中捐赠为主,基本上不接收旧衣捐赠。

  而一些公益组织和机构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庆阳市阳光志愿者服务协会会长苟平告诉记者,该协会曾多次开展旧衣捐赠活动,接收过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的旧衣物,同时也在部分社区和住宅小区发起回收旧衣物。为了存放这些旧衣物,协会专门租用了一个大仓库,组织志愿者进行分捡和挑选,再联系爱心司机将这些旧衣物送往周边贫困,进行现场发放。由于人员和经费等问题,旧衣捐赠活动只开展了两年就不再组织回收,目前协会的公益活动主要以捐资助学为主。“在回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回收的衣物多但适合发放的并不多,有些寄来的旧衣物根本没法穿,像袜子、内衣、小件衣物等等,还有一些衣物没有清洗也无法发放,经过分拣和挑选之后,有三分之一的旧衣物都当垃圾处理掉了。”苟平说。

  此外,如果有旧电器、旧家具要处理,那些废旧回收公司都抢着上门揽收,惟独旧衣服无人问津。“旧衣服卖不出去,还占地方,不收,垃圾堆里扔的一堆一堆,也没人要。”一位废旧回收站的小老板这样说。

  “旧衣零抛弃”不只是一句口号

  据了解,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20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率不到14%,大量废旧纺织品存留在各家的衣橱中和许多工厂的仓库中。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测算的数据——“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一面是巨大的浪费,一面是捐赠不畅,回收无门,旧衣如何处理成为创建节约型社会,促进节能减排的一道重要考题。有市民表示,希望民政部门、公益组织、街道、社区或是单位能定期组织旧衣捐赠的活动,组织回收和运输。陈建民说:“如果是有组织的大批量的定向捐赠,民政部门可以帮助组织运输和发放,但公众应明确,旧衣捐赠不是处理垃圾,旧衣物一定要清洗干净,挑选得当,有条件的最好进行消毒处理。也有一些市民表示,旧衣服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市民王女士就喜欢用各种旧衣服做些家居用品,比如,用旧牛仔裤做桌垫,椅垫;把纯棉的旧衣服剪成布条做拖布、地垫;或是用花色鲜艳的旧衣服做抱枕、靠垫等家居装饰品,不仅将旧衣服巧妙的处理掉,还为家居的美观添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