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桥头堡”

15.12.2015  21:11

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庆阳市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化符号,近年来,庆阳放大叠加品牌文化效应,开启了一条打造文化名片,激活沉睡记忆的文化建设之路。

12月14日,庆阳市文化旅游产品(西安)推介会在古都西安举行,筛选推介了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周祖陵景区等10个重点景区,子午岭探秘旅游、庆阳环线三日游等6条旅游线路,现场签约重点文化旅游招商引资项目11个,签约总额31.7亿元。香包、陇绣、剪纸、道情皮影,推介会现场到处洋溢着浓郁的“庆阳味道”。

庆阳市一方面加强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积极探求与市场的接轨,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从2002年起,先后举办14次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4次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以节会平台推动产业发展。今年,庆阳市紧盯打造“西安后花园”和“甘肃开放开发东大门”这一定位,让更多的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吸引更多的优势企业、优选项目“走进来”。庆阳轩辕香包艺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经理张丽珍正忙着带领大家制作各种香包。

2013年6月,张丽珍到迪拜考察,发现在那做“针线活儿”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于是,他们在迪拜设立了分公司,决定把香包、刺绣等饰品推广到海外去。

庆阳市每年投入文化发展专项经费不低于6000万元、县区财政列支不低于500万元,专门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如今在庆阳,每年有3万多农民参与香包制作,普通农民一个月靠制作香包就能收入1000到2000元,“忙时干农活,闲时绣香包”也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生活“新常态”。

庆阳也是红色文化的热土,早在2011年,庆阳市就被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命名为“中国红色文化休闲名城”。今年,省旅游局和庆阳市分别出台了《关于支持革命老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庆阳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在庆阳市重点建设8大国家级旅游文化品牌、8大省级旅游文化品牌,形成以“红黄绿”为主体的产品开发体系,力争将庆阳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首位传输区和“西安银川、延安经济文化旅游圈创新接续区“。同时,庆阳市还在公路改造、休闲设施、游客服务中心等方面加入财政投资,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已接待游客650万人次,收入29.86亿元。

以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今年以来,庆阳市签约的文化产业项目43个,合同金额120亿元,特色产业为庆阳市贫困人口人均提供收入1572元,占到总收入的56.2%。

记者:庆阳台,朱晓强,慕玉娟,赵健玮,冯喜斌,左甲历  庆阳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