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苹果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28.07.2016  14:01
    今年,海升集团在庆阳市宁县焦村和早胜镇共新栽矮化密植苹果树1.5万亩,加上2014年栽植的5000亩老果园,现在,共有2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园在宁县扎根,并得到最先进的管理技术。随着产业结构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庆阳市苹果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矮化密植进入快速发展期
  由于矮化密植栽培有着易管理、结果早、前期产量高、所结果实品质优的特点,近年来的发展进程明显加速。今年上半年,我市矮砧苹果栽植面积已达到7.06万亩,占上半年苹果栽植总面积的46%。
  宁县焦村海升模式果树示范基地经理周广春告诉记者:“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苹果栽培从业人员的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苹果生产中各种管理措施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具有省人工、便于机械操作、挂果快等优势的矮化密植栽培已是世界苹果发展的潮流。
  砧木、苗木、品种、肥水等因素一直是制约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关键,庆阳市很多苹果产区无浇灌条件,雨养特征明显。海升集团在苹果种植过程中形成了覆盖栽培为主、节水灌溉为辅的节水栽培模式,特别是从以色列等国引进的肥水一体化栽培模式,改善了肥水供给状况。同时,挖穴机、开沟施肥机、微型旋耕机、除草机、弥雾机等小型机械的使用,使得矮化密植栽培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目前,海升模式下的苹果在充足的水肥灌溉下,已经不再套袋,省去了很多人工成本。在简化栽培的道路上,海升模式为全市苹果栽培推广和示范提供了样本。
  走“精品”路线提升果品品质
  庆阳市果业局生产科科长李有财告诉笔者:“通过对近年市场的观察,我们发现精品果始终保持着畅销势头,而销售难主要表现在普通果和劣质果,这充分说明我市苹果生产的精品果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短缺即是商机,这昭示着苹果生产的精品化时代已经来临,生产中应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苹果生产品质。
  今年5月31日,庆阳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议,特邀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作了题为《苹果产业经济与市场前景分析》的专题辅导报告。专家认为,精品果的畅销势必会导致一批普通果被淘汰,实践证明,不懂技术的低成本栽培、单打独斗的小户栽培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内销外销齐头并进
  随着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苹果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据了解,目前,全国栽植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而多年来市场磨合出的产销平衡点为3000万亩,大约有1000万亩苹果园呈现超量发展态势。今年,庆阳市一些地方出现苹果销售难现象,表明产能已经过剩。根据以往规律,这种现象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将持续3至5年。可以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销售难将是苹果产业发展新常态。
  虽然苹果在国内难销售,但国际市场却长期处于空白。我国苹果以内销为主,外销量始终在总产的10%以内,这与我国苹果生产形势和周边市场潜力是极不相符的,在苹果销售方面,我国周边有东南亚、俄罗斯、中东等潜在的大市场。
  今年3月,合水县天顺果品有限公司苹果出口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就是苹果向外销售的一次开拓。市果业局局长贾兴瑞认为,目前,我市各苹果产区应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积极与沿线国家对接,抓好苹果推介宣传,为庆阳苹果走出去创造条件。同时,要抓好质量管理,积极进行生产基地认证,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苹果。(庆阳市林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