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硬功夫提升软实力 ——庆阳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14.10.2015  09:21

  如今,庆阳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产品,不仅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国内大中城市开设专营、推介窗口几十家,而且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成为国际友人手中的“香饽饽”。这些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民俗文化产品之所以大放异彩,得益于庆阳市近年来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下的硬功夫。

  庆阳是周祖农耕文化的源头,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赋予了庆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数量丰富、价值独特的民俗民间文化,被誉为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环县道情皮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剪纸、庆阳唢呐艺术、环县皮影戏、陇东窑洞营造技艺等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多达33项。庆阳先后获得了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皮影艺术之乡”等十多项命名。

  近年来,庆阳市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平台,认真落实“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任务,发挥“四大优势”(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丰富的香包民俗文化、悠久的周祖农耕文化、独特的岐黄养生文化),打造“四大品牌”(红色南梁、民俗庆阳、周祖圣地、岐黄故里),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去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03亿元,是2012年的近一倍。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庆阳市强化政府的规划引导、服务管理职能,相继出台了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意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农耕文化产业、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产业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同时,市上还从放宽市场准入、优先提供用地、实行税费优惠、加大财政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对文化产业企业进行大力扶持;市财政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7000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各县区也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推动园区经济集聚发展。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的出台,既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发展方向,也从实施措施上保障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使特色文化产品富有更强有市场竞争能力,庆阳市从挖掘内涵,更新产品入手,突出创意创新。市上连续5年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每年研发民俗文化新产品50件以上;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庆阳香包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创意设计。市上还成立了民俗艺术研究中心,组建起固定的研发团队;同时,引导文化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特别是庆阳凌云服饰集团、庆阳岐黄文化传播公司、甘肃省龙影文化产业开发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经济效益可观。在进行研发的同时,规范统一生产标准,固化产品规格,申请商品保护,已成功注册国家和甘肃著名商标18个,其中岐黄、岐伯药枕、轩辕、巧儿、龙影、红凤蝶等品牌在国内占有一定市场。

  为了培养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创新人才,近年来,庆阳市在巩固提高现有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赴庆阳举办文化产业培训班,就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香包生产设计等进行讲座、培训。目前,全市经申报命名的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术家)1061名,非遗传承人151名。“十二五”以来,全市每年培训文化产业管理人员、企业厂长经理、香包刺绣皮影剪纸技术能手6万人次,累计培训18万人次。市上还多次组织部分工艺美术大师、民俗企业管理人员赴中国美院进行创意与开发、设计与生产、管理与技术等知识的学习深造。

  在开拓文化产业销售渠道上,庆阳市每年都要组织各类特色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节会。据统计,近年全市平均每年有60多家公司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参加展销,年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去年以来,先后组织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分别赴美国、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进行展销。通过展销,一些公司还签订了大宗的订单。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公司签订26万个小金瓜、吉祥果香囊订单,合同金额204万元;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与青海、宁夏、陕西三省经销商一次签订了73万元的订单。

  在外出展销的基础上,庆阳市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近年先后举办了3届农耕文化节,3届皮影艺术节,13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借用节会平台,文化产业企业赚得钵满盆满。同时,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共在市外设立民俗文化产品营销窗口48个,在迪拜、白俄罗斯设立营销窗口2个;建立网上销售平台,镇原县与兰科集团共同建立了“庆阳民俗文化网购商城”,入住民俗文化企业141户,销售收入17万元。一些文化企业还在中国甘肃特色馆、我的手艺网、淘宝网等网站注册开店。

  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如今,庆阳市民俗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已经形成了“两街两城两园”的产业聚集区和多点带面的生产加工区。西峰区的桐树街共有香包、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产品销售公司13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年生产销售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35万件,销售额500万元左右;“锦绣坊一条街”更是集香包刺绣、剪纸皮影、泥塑雕刻、古玩字画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是全市最早的民俗文化产品专业市场,有24家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经营公司,展出各类文化产品近20万件。庆城县的“香包刺绣城”汇集了30多家香包刺绣公司,西峰区的“北部商城”集聚文化产业公司35家,年生产各类产品近4000万件。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的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已经成为庆阳乃至全国知名的农耕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代表性园区。(记者 先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