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助农增收工作综述

18.10.2016  19:36
    在镇原县平泉镇、新城镇、中原乡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个人,时常与农民促膝谈心、进庄稼地为百姓测土配方,他就是农民身边的“土专家”“田大夫”——镇原县南三镇农业科技推广协会会长刘圭章。2012年,他牵头成立的农技协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现在,该协会已有2326户农民会员,遍布镇原县南部三个乡镇。
    像刘圭章这样的农技协,如今庆阳市共有621个、会员5.6万人。庆阳市还发展农技协联合会37个,形成区域间农技协经营联合体22个。星罗棋布的农技协架起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的“连心桥”,开通了农民与市场的“直通车”。
    搭建平台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庆阳市科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边发展、边规范”和“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大力实施“百会带万户”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四位一体”农技协发展运行机制,增强农技协发展后劲,逐步形成了科技为支撑、协会连市场、效益为中心的农技协发展新格局。
    正宁县步天中药材专业技术协会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种植适生条件,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中草药品种,进行规模种植。目前,协会已发展中草药示范园种植5000多亩,示范种植基地2万多亩,成为正宁县特色产业之一。
    焦旺年是正宁县周家镇乔坡村的种药大户,已种植中草药10年。据他介绍,以前由于种植技术有限,中草药产量低,一年下来基本不盈利。后来,他加入正宁县步天中药材专业技术协会,协会免费给他提供技术培训,并每年根据市场行情制定种植计划。
    “协会定期开展培训,技术人员还到地里实地查看,协助我们进行田间管理,如今中草药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一亩地的收益比过去翻了一番。”焦旺年说,现在他每亩地收入都能达到4000多元。
    近年来,庆阳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和普及工作,结合精准扶贫,出台了扶持和推进农技协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农技协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农技协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引导农民科技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英示范带动共同致富
    今年,镇原县开边镇兰沟村富茹果蔬协会的会员们收获了“金秋的果实”,新鲜的西红柿以及新引进的无限期生长辣椒,被大批包装运往南方销售。富茹果蔬协会负责人张波告诉记者,今年菜价行情好,以每棚5000斤蔬菜产量计算,每个大棚的经济产值都在1.3万元左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共123座大棚,产值已逾百万元。与此同时,镇原县科协联手开边镇农技协、富茹果蔬协会大力推广棚室栽培技术,引导开边镇村民及贫困户种植蔬果脱贫致富。
    富茹果蔬协会于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设有党员包户示范棚,让精通种植技术、农产品经营、市场销售的党员带领贫困户主动学习果蔬种植技术,并依托瓜菜示范园区推行“支部+协会+产业+贫困户”模式,实现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技协、县科协的强力融合。通过培训提供技术、资金扶持,鼓励贫困户走进园区,走出贫困。
    51岁的朱峰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妻子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家中还有3个上学的子女。在无法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仅靠种地,生活十分拮据。协会主动吸纳他为会员,并安排专人免费为他培训棚室种植技术。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学习,朱峰已熟练掌握所有种植技能,并承包园区7座大棚,年收入5万多元。今年他在承包园区大棚基础上,利用自家土地新建一座钢架结构大棚,预计明年收入可增加近万元。
    在庆阳市,协会示范引领带动农民致富已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近几年,市科协大力实施“百会带万户”科普能力提升工程,使各个农技协分区域、按行业建立了技术引进体系、技术实验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文化建设体系,农技协的服务能力和后劲显著增强。
    “四位一体”创新农技协运营模式
    在农技协组织发展上,庆阳市科协以大学生村官和科技特派员为骨干,组建“农技协+合作社+党组织+协会”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技协,通过“党建促科建,科建促党建”和“支部+协会”的“双推模式”,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技协的技术、信息、市场、资金等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村支部与协会和合作社、协会与农户的相互对接和同频共振,增强了农技协的凝聚力。
    合水县新兴有机林果协会下辖合作社8个,公司3个、农场30个、有机苹果生产基地8个,会员1160人,全县半托管种植有机苹果面积超过1.3万亩,已辐射7个乡镇、12个行政村走上了“党支部+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协会注册的“神陇园”牌商标,获得了国家有机苹果“绿色认证”书。
    协会指导会员和果农严格按照国际“CE RES”有机生产标准,进行安全化生产,栽植有机苹果2万亩、杂粮5000亩、蔬菜1000亩,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路子。协会党支部还认真开展“一党带三群”活动,要求党支部每1名党员,带动3名贫困群众。有26名党员带动78户贫困户,对帮扶户的468亩有机果园进行技术承包,目前发展有机苹果的78户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他们的果园亩均收入超过了15000元。
    为有效提升市场效益、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庆阳市科协围绕大扶贫、大数据两大行动战略,结合有机绿色产品,通过协会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培育了一批懂电商销售的新型农民。目前,全市建成农技协电商网店和线上营销平台67个,开通农技协与会员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微信平台121个。(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