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果业强 果农富 果乡美

30.07.2016  03:07
    初夏时节,走在宁县的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一片片新建果园接连成片,一串串嫩绿色的苹果披挂枝头,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无不让人赏心悦目。近年来,作为全国区划的最佳苹果适生区和甘肃省18个苹果生产重点县的宁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创新思维,真抓实干,努力打造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幸福美好新宁县。
    果业腾飞正当时
    今年40多岁的湘乐镇樊湾村杨建明,以前家里人口多,底子薄,光景紧巴巴的。这些年,他通过精心务作果园,每年收入20多万元,一跃脱贫致富,如今他住进了新农舍,开上了小汽车。“若要发,果当家。”这是樊湾村果农脱贫致富的秘笈。目前,该村90%以上农户务有果园,全村2200亩苹果每年创收都在1300万元左右,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果农多达23户。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宁县把苹果生产作为助农增收奔小康的“头号产业”来抓,坚持“以果兴县,兴果富民”战略,以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有机、优质晚熟苹果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为目标,以“两塬一带”为重点,主推“海升模式”,全力建设“五个十”工程,通过扩张基地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注重科技投入、实施品牌战略、依托绿色认证、管理提质增效等多套路“组合拳”,推动全县苹果产业崛起。
    至目前,全县果园面积已达46.8万亩,挂果园27.2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12亿元,人均苹果纯收入3850元。建成万亩以上的乡镇12个,5000亩以上乡镇5个,千亩以上规模栽植示范村180个,10亩以上栽植大户13400多户。
    和风唤得春满园
    “过去年年种粮,吃饭自给自足,但手头一直很紧。这几年县上扶持栽苹果,苹果效益又这么好,再不种苹果咱就赶不上趟了!”看着田间的果树,中村镇刘家村贫困户张虎军满怀憧憬,借助国家产业扶贫的好政策,他也跟风新栽苹果10亩。
    中村镇刘家村是全县精准扶贫重点村,该村立足苹果产业,通过“客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新栽植苹果3000亩,其中28户贫困户建园600亩。
    苹果产业离不开好政策的引领。宁县先后出台了多项惠农新政策,设立650万元的苹果发展基金为果业发展增添动力,新建果园享可受苗木补贴,其中,乔化苗每棵补贴1.5元,矮化苗补贴5元,搭设立架的每根补贴2.5元;贫困户建园的给予农膜、化肥、农药等扶持,每户还享受3-5万元的扶贫贷款;技术培训优先向重点贫困村倾斜,乡村两级全程为规模建园户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并整合项目资源优先解决产业村的水电路。目前已为产业村打机井21眼,新修道路32公里。
    近年来,该县共吸引启动民资1.6亿元发展苹果,全县苹果面积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递增,除海升外,北国春、奈苑、景泰、太阳圣火等多家企业在这里建基地,共栽植优质果园8000余亩。
    田野刮来“海升”风
    在早胜镇北街村海升模式苹果栽植工地上,150多名工人分工合作,正在挖窝、栽杆、放苗、覆土、埋线,50多台拉水、运料的机械穿梭于工地。据了解,海升集团今年将早胜镇努力打造成集团的“一号”基地,一次建园2万亩。
    三年前,说起海升,绝大多人还甚为陌生,现如今,海升已成为宁县苹果产业的“代名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宁县苹果产业应该如何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该县将“海升模式”定为发展方向。在2014年3月,海升集团被县上主要领导的招商诚心所感动,在焦村镇率先建成优质矮化密植苹果园1141.5亩,该集团坚持高科技、高定位、高效益的“三高”和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水肥一体化、管理机械化、产品标准化的“五化”等现代农业管理理念,带来了果园管理的一场革命,创造了建园当年成花、二年开花结果、三年见效收益的奇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升模式”,风靡全县各地。
    “海升选择到宁县建基地,不仅仅源于这里肥田沃土,光热适中,有适于苹果发展的利好环境,更是因为这里为企业立足创业提供了宽松的条件。”海升集团宁县基地生产部部长杨艳红说。规划科学化、经营规模化、栽培现代化、管理精细化、人才专业化的高新苹果产业发展理念是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的核心要素。“海升”苹果现代矮化栽培模式是宁县全力推行的苹果栽培模式。据县果业局局长范宏年介绍,该县今春新建果园4.2万亩,其中“海升模式”园就多达3.3万亩。(庆阳市林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