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宁县13万农民“内外兼修”淘金14亿
通讯员 尚晓伟
“把乡亲们带出来一起‘打拼’,一来有钱大家一起赚,二来大家可以相互有个照应。”6月16日,回家收油菜的庆阳市宁县盘克镇潘村外出务工青年杨民权告诉记者,跟他今年出去的同乡,大都在深圳市一家电子公司务工,人均年收入近4.5万元。
在外地打工的“老江湖”杨民权,每年春节都会回家,而今年回家却与往年不同,临走时他还领走了邻里八乡的20余名青年。
与杨民权一样,中村镇西王村农民王平陵也带领着34名同乡在外面打工,而不同的是他们把工打到了国外,王平陵带领着同乡承揽了印度的部分铁路运输工程,已经一连干了七年。“工作很辛苦,但钱挣得多呀,一年少说也能收入十一二万。”王平陵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今年,与王平陵同村的张虎军也离开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年前我把土地流转了,到西藏打工。刚开始还有顾虑,现在看来,这一步走对了,收入不错,一个月有6200多元哩。”电话那头的张虎军显得很兴奋。张虎军在去年年底,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将自家的11.5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了村里的合作社,自己则与同村的40多人到西藏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打工赚起了“外快”。
一些人外出去闯天下,而另一些人则由于家庭的羁绊等原因,在家门口当起了“蓝领”。
“出田便入家,吃饭抽着烟,一年数着过,不出宋家庄”。比起以前这还算消闲的生活,现如今的盘克镇宋庄村农民宋原民一天忙碌了好多,然而这些忙碌却让他心情格外地愉悦。
宋原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种了11亩地,现在除了务好地里的庄稼,他还和妻子在附近的苗林基地打工,一年打工的收入超过了2万元。
“平时按时上下班,老人娃娃也能照顾上,家里的地也能经管上,家门口打工蛮不错。”宋原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很是满意。
今年以来,宁县采取典型引路、以老带新、基地依托、技能培训等办法加快输转步伐,筑起了县内外两个“输转通道”,实现了劳务输出质量和数量“双提升”。至5月底,全县共输转农村劳动力13.848万人,其中就地转移5.3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886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