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 国有林场改革掀起绿色革命 坚持生态优先改革方向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21.03.2016  19:59
   

  本报记者 陈泳

  今年3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围绕发挥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的战略定位,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全国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拉开大幕。

  国有林场改革是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改革打响的第二大战役。在2011年被国家确定为西部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唯一试点的庆阳市,近几年因改革带来的“绿色”变化已是翻天覆地——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林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林业职工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庆阳市成为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战役的“开路尖兵”,也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树立了“庆阳样板”。

  推行改革破坚冰

  庆阳市有47个国有林场,现有在职职工2156人,总经营面积783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9%以上。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政策支持不到位等原因,这里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滞后,债务负担沉重,事业发展缓慢。

  “2000年左右是最困难的时期。”合水林业总场书记赵琦回忆道,“天保工程开始实施,林木全面禁伐停采,林场基本没有了收入来源。有时候,林场在职职工一月的工资只有300多元,退休职工每月只能领到150元。

  工作条件艰苦,生活无以为继,一次性买断、离职离岗成为不少林业职工的选择,林业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2009年,庆阳市决定将承担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的市属27个国有林场的4000多名退休、在职及供养人员纳入市财政预算管理。退休及供养人员纳入全额供给,在职人员从体制上理顺为财政全额供给,在经费形式上实行收支两条线。

  “这样一来,林业职工的收入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人心稳住了,职工在林场就能扎住了。”赵琦说。

  尽管提高了财政对国有林场的保障水平,稳定了职工收入,然而直到2010年,庆阳市国有林场还有危房面积8.31万平方米,38个林场无安全饮水,113个林业站点饮水困难,133个站点不通路,79个站点不通电,143个站点不通电话。全市国有林场各类债务高达5.2亿元。

  如何让林场真正摆脱发展桎梏?县属国有林场怎么改革?庆阳市仍在不懈探索。

  2011年,庆阳被国家确定为全国西部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唯一试点市,47个国有林场全部列入改革试点范围。随后,庆阳市出台的《庆阳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为改革搭建了骨架支撑,并确定了8项改革攻坚任务。国有林场改革的序幕在这块陇东旱塬上徐徐拉开……

  明确功能定位,将市属27个、县属20个国有林场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按事业单位管理,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全额预算,确保财政供给;

  理顺管理体制,核定国有林场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建立国有林管理局一林场两级森林资源管理运行模式;

  完善投入机制,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理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将国有林场转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明确林场工作职责;解决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在一系列“组合拳”之后,庆阳赢得了改革先机,掌握了国有林场改革的主动权。

  强化基础安民生

  子午岭林区位于庆阳市东部,是黄土高原中部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片天然次生林,也是黄土高原的一道绿色屏障。市属华池、合水、湘乐、正宁4个林业总场的26个国有林场扎根于此,形成了这道绿色屏障的“龙骨”。

  夏日的子午岭,群山被郁郁森森的密林所覆盖,满目苍翠,气候清凉。在林木交织的林区腹地,蒿咀铺林场的三官桥管护站坐落在一条“安静”的公路旁边。两层欧式小洋楼,院落平整,窗明几净,办公住宿条件完备。看着这样的“条件”,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土坯房、煤油灯”的景象。

  站长王庆永是一名“林二代”,是管护站变迁的亲历者。他说:“以前住的是一排上世纪70年代年盖的土木结构平房,早就成了危房了。2013年,总厂给我们新建了管护站,办公住宿条件才算是解决了。

  “最近的一个村子,距离三官桥管护站有3公里,那里通电。但我们林场没钱,一直接不来电,直到2009年林场情况有所好转,才把这里的电通上。”合水总场书记赵琦介绍说:“如今,还有一些林区深处的站点因条件所限没通上电,总场就为他们配备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机,基本上把用电的问题解决了。

  今年45岁的王宏,是合水总场连家砭林场的护林员,常年驻守在一座4层瞭望塔旁。这座瞭望塔可以观察到周围20多万亩森林的火情,进入防火季节,王宏平均每两个小时上塔观察一次。到了火险等级高的时段,便成了不间断瞭望。王宏说:“这座瞭望塔是近几年才建的,对于护林防火的作用很大。我驻守在这里,责任非常大,不敢有一点马虎。

  王宏的家在正宁县农村,两个上学的孩子很让他牵挂。“我们80%以上的护林员都住在站点,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然而王宏却很高兴地说:“这种情况快要结束了,单位在合水县城给我们建了楼房,年底就能入住,孩子也能到县城念书了。

  原来,庆阳市依托危旧房改造工程,将职工住房纳入县城住宅小区计划,集中安排在县城新建。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合水林业总场在县城建设了一座林业职工住房小区,8栋新建住宅楼基本解决了所有职工的住房问题。

  在子午岭林区采访时,记者发现每一个林场场部的院子里,都有一座正在建设的新楼房。赵琦说:“这些都是林场工租房项目建设,用以解决单身职工的住房问题,预计今年就能建成。这样一来,职工就不用到处去租房或是挤在办公室住了。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以来,为了全面提升林场职工生活条件,庆阳市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林场水、电、路、通讯网络、职工住房条件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并逐步纳入相应专项规划及年度计划。从2011年至去年,庆阳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到6.5亿元,其中,建成危旧房改造工程3301套,在建公共租赁住房1266套,完成森林资源管护站项目建设49个,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1个。

  林场职工告别了土坯房,搬进了新楼房,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提高效益产业兴

  九窑口管护站离著名的南梁红色旅游景区不远,是华池林业总场林镇林场新设的一个管护站。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几位正在巡山的护林员。58岁的张西民说:“改革以后,我们都在华池县城住上了楼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现在,职工不论是巡山护林,还是在苗圃育苗,场里都有明确的任务到个人,年底考核合格后,就可以拿到全额工资,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记者了解到,为了创新管理机制,庆阳市在改革中全面推行绩效考核,进一步扩大了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

  此外,各国有林场还确立了以苗木培育、森林旅游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大规模定植油松、云杉等大规格绿化苗木,加快森林旅游业发展。

  目前,全市国有林场已发展苗木培育面积2.57万亩,育苗面积较改革前增加1.01万亩。现有各类苗木存量2.05亿株,估算存量苗木价值1.2亿元。全市省级森林公园达到7个,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31万元。

  从2013年开始,庆阳市决定在全市每年发展苗林结合培育100万亩,力争实现7年“再造一个子午岭”,配合国有林场承担生态建设重任,延伸庆阳林业发展产业链条。

  在庆城县南庄乡的一座山坡地上,赵琦指着一排排长势喜人的油松苗说:“这是合水总场今年刚载的新苗,加上去年栽植的,我们已经根据市里的要求,在林区以外栽植了10万亩苗木。”他说,实现庆阳市“绿色崛起”,林业职工责无旁贷,帮助农户发展苗林结合培育,相当于使他们拥有了“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