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华池:红色小镇上的“百年豆腐”坊生意红火
原标题:红色小镇上的“百年豆腐”坊生意红火
中国甘肃网9月7日讯 据庆阳网报道(通讯员 田力 齐怀龙) 9月6日,笔者走进南梁红色旅游小镇的一栋民宅,不时有淡淡的豆香飘出来。同行的乡政府干部介绍,这就是一家三代人都磨豆腐的梅建顺家。走进院落,大锅、案板、缸、桶、大石、木套……这些家具虽然陈旧,却有着几分古色古香。
在庆阳市华池县南梁红色旅游小镇,当地人都知道“梅家豆腐”好吃,它的主人梅建顺是革命家庭的后代,豆腐坊历经梅家三代婆媳的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当天,笔者走进院落的时候,男主人梅建顺正忙着将豆腐里多余水分挤出来。梅建顺是南梁革命根据地游击队队长梅生贵的孙子。当年,梅建顺的奶奶赵莲英发明了“梅家豆腐”,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不仅养活了全家十几口人,还默默地支持着干革命的梅生贵。1980年,赵莲英去世后,梅建顺的母亲高凤英独自支撑着豆腐坊直到梅建顺的妻子顾青梅过门,顾青梅成了梅家第三代磨豆腐传承人。她20岁嫁到梅家后就跟着婆婆高凤英学习磨豆腐,20多年的制作经验让她对这个行当爱不释手。在南梁,梅家婆媳三代传承磨豆腐手艺的故事家喻户晓。
1995年,梅家豆腐坊从山庄乡铁匠沟迁到了南梁乡街道。从此,梅家豆腐算是正式有了自己的豆腐作坊,这一开便是20年。梅建顺笑着说:“我在电管所当工人,妻子忙的时候就过来打打下手,大多时候都是她在忙活。”顾青梅介绍,做豆腐从选大豆、淘洗到压榨,要有10道左右工序,用石磨盘磨豆,做一锅豆腐需要四个多小时,遇到买卖好的时候,一天要做三、四锅。高凤英指着墙边的制作工具说:“我们家制作豆腐的工序是老传统,就说这个木套吧,还是我婆婆那个年代留下来的,平时哪里坏了就修修补补,从来没舍得扔掉。”
采访中,时而有人来取豆腐或是订购豆腐。顾青梅说,有许多油田的职工和县城的市民,每到周末就提前专门打电话订购豆腐。在众人眼里,现在的豆腐大都是“虚有其表”。石磨子磨出的豆腐豆渣少、豆香浓,现在用机械加工同量的大豆,虽然比起过去能生产更多的豆腐,甚至一些豆渣都进了豆腐,却少了地地道道的豆腐味,还是石磨子磨出的豆腐好吃。邻居孙奶奶告诉我们,她牙口不好,喜欢吃豆腐,吃得最多的便是梅家的,这一吃就吃了50年。老手艺磨出的豆腐正宗,豆味十足,吃得香!
说起梅家豆腐的发展和传承,顾青梅说:“自从搬进这二层的小楼,虽然生活方便了,但是作为豆腐作坊,这里地方实在太小了,根本展不开拳脚,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拥有一间大大的豆腐坊,让更多的人吃到我们梅家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