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五个一”精准扶贫模式助推老区脱贫

17.04.2016  22:19

在革命老区庆阳,有7个县属六盘山特困片区县,针对穷在“”、困在“”、贫在“”、弱在“”的贫困现状,庆阳市推行“五个一”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因地施策,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富民产业培育攻坚战,让老区群众早日摘掉“穷帽子”。

在镇原县,提起“山后十八岘”,很多人耳熟能详。这个由十八个崾岘组成的偏远山村一度成为贫困的代名词,这里的群众以前走的路是石头山凿出的一条羊肠小道,去年精准扶贫项目中建设了通村道路,硬化的水泥路盘山绕岭通到村里,结束了祖祖辈辈行路难的历史。

除了十八岘,在以交通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下,镇原县的偏僻乡镇基本实现了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

2014年到2015年,庆阳市新修通村公路4797公里,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修建通村公路的总和,到2015年底,全市91.3%的行政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改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是庆阳市按照“五个一”扶贫模式的集中体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正文+模版)庆阳市提出了“五个一”扶贫工作模式,即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一主线;弘扬革命老区“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这一精神;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核心;遵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这一原则;建立驻村帮扶、资金帮扶、脱贫激励、逢提必下这一机制。随着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电改造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何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发展致富产业,成为老区脱贫攻坚的最大问题。对此,庆阳市选派14023名机关干部组成1261个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驻村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对接帮扶,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正宁县榆林子镇文乐村村民王俊贤这几天就与驻村干部一起,在自家的撂荒山地栽上了油松,按照“谁栽植、谁受益”的宜林荒山优惠政策,他开始发展苗林产业。

在“五个一”扶贫工作模式的带动下,庆阳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620元,上升到2015年的6850元,2016—2017年,计划两年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面下降到8.1%以下,全市基本消除贫困。

记者:庆阳台,慕玉娟,梁湄,田晓博,王勇,刘效国

庆阳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