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专利成果转化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近三年来,庆城县累计申请专利311件,发明专利授权32件,专利申请、授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专利运用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的专利产业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白马铺乡发展苹果产业十多年了,这里不仅建有适宜苹果存储、运输、冷藏的基地,还先后推出果袋、果箱、苹果醋等一系列产品,为当地老百姓开启了致富大道。白马铺乡肴子村的杨正其经营苹果数十年,创业经验丰富的他两年前瞄准了摘苹果时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果筐”开始钻研。
杨正其说:“咱们以前用的传统的条子筐,用起来不方便,编织起来又费事,多数用枝条也不卫生,装苹果的话也容易磕伤。”
杨正其紧盯传统果筐的不利之处,通过外出考察、网上搜索对比,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很快想到了“金点子”,随即就设计好图纸,发给厂家定做了第一批货。不久,由他设计创造的“多用箩筐”问世了,小小箩筐为杨正其打捞回“第一桶金”。
杨正其说:“从2013年9月至今,卖出去了4万多个,小箩筐卖15-20元,大箩筐卖25-30元,大概的利润在10万多元,现在还在生产运行。”
小箩筐的热卖鼓舞了杨正其的创造信心,他开始在小箩筐上下功夫,从材料、功能、颜色、款式上不断完善,两年多来,由他改良的十多款小箩筐各具特色,深受当地果农和外地客商好评。
杨正其说:“这个搭配起来用里面就更光了,可以装水,取掉以后还可以淘杏胡、拾土豆,这就可以漏土了。这个的话,在装车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把儿)放倒,摘得时候可以提起来。”
平凉市泾川县客商李琴说:“比较轻巧、方便,而且是无污染、不伤害苹果,表面光滑,所以我是专门跑过来想多定做一些,拿回去自己家里用,小箩筐定了200多,大箩筐定了2000多。”
近年来,庆城县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和专利申请工作,培育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像杨正其一样的“大众发明家”在该县越来越多,近日,杨正其又开始了他的又一项专利创造。
杨正其说:“庆阳的苹果品质好,现在就需要好的包装,我就用塑料设计的这个,硬度好,存放时间久,也不害怕受潮,这个料还可以回收利用,装上也好看,苹果还可以多卖几个钱。”
(庆城县电视台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