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庄浪苹果产业富民效应顺势走强

11.11.2014  17:12

  通讯员 李顺民 赵建平 王少强

  初冬的庄浪,在果园里,在果库里,在乡间道路上,在公交汽车上……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谈论着苹果的话题。谈起苹果,人们的脸上立时喜形于色。

  今年的这个时节,与往年不同,人们的话题更专注于苹果,那是因为今年的苹果卖上了谁都羡慕的大价钱。高价的苹果,吸引了全国苹果主产区前来探究取经,激发了当地群众务果新热情。

  果价攀升国内前列

  11月7日,在位于阳川乡下堡村的庄浪县槿源果蔬贸易有限公司的果库前,工人们正在装果入库。

  “果径75厘米以上的红富士每斤最高5.5元。”公司负责人郭槿道出了今年的苹果行情。正在操作叉车的工人师傅接着说:“这些年,苹果价钱一直上涨,一年高过一年。”

  这个价钱在全省全国的苹果市场上处于什么位置?据了解,在我省,苹果主要在平凉、天水、庆阳、陇南、兰州、白银等地区出产。

  登陆绿果网查询发现,果径在75厘米以上的静宁县红富士苹果每斤5元,果径在80厘米以上的每斤6元,庄浪县红富士苹果价钱与静宁县基本相当,在全市属于最高。而我市苹果价钱在全省最高。由此得出,庄浪县红富士苹果售价在全省最高。

  全国苹果主要产区分布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省区。

  登陆中国苹果网,浏览11月7日发布的全国苹果主产区果价,发现在陕西、山东、山西等省的苹果中,果径在75厘米以上的陕西咸阳红富士每斤4元,在这三个省算是价钱最高。比较得出,庄浪红富士苹果售价在甘肃、陕西、山东、山西4个省算是最高。庄浪苹果今年开园上市以来,果价一直居高,处于国内前列。

  苹果卖上了高价钱,果农心里美滋滋。谈起务果收入,阳川乡岳坪村果农王国生一直笑着不停。他家今年有7亩苹果挂果,产果4万多斤,以每斤3.8元—5.5元的价钱批发售出,纯收入10万元。

  站在万泉镇高邵坪上,俯望果园包围中的邵坪村,显眼的二层小洋楼一座连着一座。几年前,村里还是一片土灰色调。短短几年间,旧貌换作新颜。看着眼前的情景,万泉镇党委副书记张选良说:“从村容村貌的变化就能看出苹果确确实实富了老百姓!”

  苹果产业也一天天地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朱店镇三合村的小轿车一年年多起来了,这让68岁的果农柳玉昌有些心动。柳玉昌的18亩果园挂果,问起今年的苹果收入,他很委婉地说:“能接一辆好车,就是害怕不会开。”

  据了解,庄浪县苹果基地累计60.1万亩,其中挂果园20万亩,今年全县果品总产量25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人均果品收入突破2000元。

  国内产区探究取经

  被喻为“金饭碗”的庄浪苹果产业,富民效应顺势走强,回馈果农的“金银”流量逐年增大,而且形成了光环效应。

  近年来,庄浪县倾整县之力加快发展苹果产业,声名远扬,尤其引起了名闻国内的“苹果之都”山东栖霞市的关注。

  早些年,庄浪县栽植元帅、青冠、红星等系列的苹果品种,一直没有一个最显优势的拳头品种。近年来,庄浪县认真论证和调研,从“中国苹果第一市”的栖霞市引进了红富士苗木,苹果一经出产上市赢得了市场普遍赞誉,口感良好、贮藏期长、果价看涨,显示出了“青出蓝而胜于蓝”的良好特性。

  今年,庄浪县75厘米的红富士苹果每斤最高5.5元,而栖霞市75厘米的红富士苹果每斤最高3.7元,相差1.8元钱。庄浪红富士苹果的良好特性和鼓舞人心的市场行情,让“婆家”的山东栖霞市前来探究。烟台市农牧部门组织下辖的栖霞市等几个兄弟县(区、市),前来考察庄浪苹果。

  在朱店镇北川苹果标准化示范园,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出来的园相,让他们越看越喜爱,不停地用手机拍照留存资料。随手摘下一个苹果品尝,只觉水分丰沛、酸甜可口。

  烟台市农业考察团发现,从栖霞引进产于庄浪的红富士苹果,比栖霞品质和特性更优。庄浪县果业中心副主任邵存应介绍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庄浪县是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二是庄浪县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

  采访中了解到,客商更看好梯田苹果。原来,梯田海拔高,通风透光,苹果接受的光照时间长,吸收的养分更为充足,因而也更耐贮藏。朱店镇苹果营销大户朱仲科说,梯田苹果比川地苹果每斤贵1元—2元。

  庄浪苹果能卖上高价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阳川乡岳坪村果农王国生一语点破:“这几年,果农能对客商讲价钱了。”前些年,庄浪县建成的气调果库较少,苹果难于贮存保鲜。客商一个劲地压价,果农承受不了,只得销售。近年来,庄浪县不断延伸苹果产业链条,全县建成苹果保鲜库850多座,总贮量12万吨。

  有了气调果库,果农挺起腰杆和客商讲价钱,客商给不出满意的价钱,果农就装果入库,等待商机到来。

  激发群众务果热情

  苹果卖上了大价钱,让等待观望的农民投来羡慕的目光,纷纷动了扎实务果致富的念头。

  初冬时节,天气渐寒,站在阳川乡苟岔村的一道山梁上远望,只见梯田里人头攒动,人们忙着给果树施肥,覆膜保墒。正在果园里劳作的果农赵建业说:“以前,到了秋冬季,农民把幼果园一犁一磨就再也不管了。而今年不同了,果价这么高,大家再也坐不住了,这会都在地里上肥料。”

  万泉镇万川村妇女刘娟,家里有3亩苹果幼园,而她一直没有重视务果。她认为,在镇上的果园里打短工来钱快,务果很辛苦。这些天,在万君铭的果库里挑拣苹果的刘娟,再也不来上班了,她抢时间给自家的果园施肥。她有趣地说:“咱端着‘金饭碗’,又到处打工,还是把苹果‘金饭碗’守好。”

  阳川乡、万泉镇、朱店镇是庄浪县苹果的老产区。果农也一直观望其余的11个果园乡镇,到底挂不挂果?果子的品质怎么样?

  南湖镇有苹果了!最早发出概叹是南湖镇石阳村果农郜三豆。郜三豆家的3亩果园今年初次试果。早熟的品种在中秋节就已经开园上市了,他以每斤3.0元—3.5元的价钱销售出去。初次挂果的果园,虽然产量不高,却让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

  “不仅南湖镇有苹果了,而且卧龙乡也有了苹果。你们看一看,这是卧龙乡今年出产的苹果。”庄浪县林业局局长何克文递过苹果,让大家品尝。

  据了解,今年庄浪县新增挂果乡镇8个,目前全县11个果园乡镇的苹果挂果。

  今年,庄浪县苹果产业发展走到了分水岭。全县老百姓终于明白:不仅老产区出产苹果,而且南湖镇、卧龙乡、水洛镇、良邑乡等其余果园乡镇也能挂果,苹果品质和老产区没有什么差别,也卖上了好价钱。

  这个眼见为实的挂果事实,让全县农民更加坚定了苹果产业是致富奔小康的“金饭碗”的信心。看到了务果能赚大钱的希望,农民们纷纷寻找商机流转果园,而现在每亩果园给出每年1500元的流转费,也没有人愿意出手了,都想自己来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