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马牙古拜的电商生意
西北省份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镇一个农家院里,45岁的回族商人马牙古拜正在计算着“双十一”这一天他的网络销售收入:220万元。在过去,他的19家店铺要用近一个月才能卖到这么多。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回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位于连接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个盆地中,这里向西通往青海、西藏,向西南通往四川、云南省,向西北可以沿着古丝绸之路通往新疆。
从古到今,临夏的回族人就以擅长经商而闻名,他们走南闯北,把南方的茶叶、藏区的皮毛和牛羊、西北的中药材卖到全国各地,临夏也素有“回商之乡”的称谓。
三甲集镇有5万人口,有7成家庭半农半商。除种田之外,他们活跃在建筑、运输、餐饮、商贸流通等领域,不少人成了甘肃有名的富商。
和当地很多青年的经历一样,1990年,20岁的马牙古拜告别家乡,开始学做生意,他奔走在西北各地,把宁夏、甘肃的羊皮运到新疆出售。
10年后,他在家乡广河县三甲集镇水家村建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用羊皮制作皮衣,随后他陆续在新疆、甘肃、青海开了19家店铺,雇人出售,其余的则卖给其他商贩。
与中国南方常见的服装加工厂不同,马牙古拜的制衣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厂,而是分散的家庭作坊式。“厂房”设在当地回族农民的家里,他把收购来的羊皮、布匹等原料分发给村民,明确制作要求,村民们在自己家里把服装做好,再交给马牙古拜出售。
他的“工厂”很长时间没有注册登记,卖给其他商贩的服装也采用当地仍较为常见的民间贸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双方靠信誉约束。
“工厂”的管理也是中国企业中已经少见的“家族式管理”,一家三兄弟,大哥马牙古拜负责生产,二哥马忠云负责销售,32岁的弟弟马忠林负责开辟新的生意渠道。
2011年,马忠林发现,他们的服装被中间商买去以后在网上销售,他们开始了解“网店”这个神奇的东西,当年他们尝试着开起了两家自己的网店。
这个新的销售渠道很快发挥了作用,也让马牙古拜惊讶不已:“过去我们生产多少就卖多少,但在网上销售,我们生产多少都不够卖。”
电子商务倒逼已经做了20年民间贸易的马牙古拜调整生产,2011年他组建注册了一家现代企业;聘请了两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设计团队,把皮衣品种增加到40个,并且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频率。
他的管理人员也不再限于自己的亲兄弟,聘请了多名大学生;他的网络销售团队除了上网卖产品,还把网上捕捉到的市场行情反馈到生产环节,推出了200多种时尚皮毛产品;网店也从2家扩大到6家。2014年马牙古拜的产品销售收入3800多万元。
马牙古拜兄弟眼下正在原有的基础上筹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建集中化的厂房,购买机器,在当地招聘工人,采用流水线作业。
席卷中国的电子商务大潮在“回商之乡”带来新变化。政府部门的统计显示,广河县共有电子商务企业20多家,回族商人过去主要经营的茶叶、冬虫夏草、穆斯林服装、清真食品被搬到了网上,如今也成了热销品。2014年广河县的电商销售额达3470多万元。
有的在“触网”,有的在谋划“出海”,中国的新经济趋势让“回商之乡”发生着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给回族商人打开了另一扇门。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与穆斯林众多的中亚国家生活习惯接近,这给他们带来新商机。
早在2011年,马牙古拜就发现他们的皮衣在哈萨克斯坦很受欢迎,他开始和哈萨克斯坦的商人接触,把他的皮衣卖到中亚国家。从少到多,马牙古拜在国外的生意也在逐渐扩大规模,2014年马牙古拜在哈萨克斯坦卖了价值200万元的皮衣。
“中亚市场是我们未来重点考虑的目标市场,这是又一片蓝海。”马牙古拜说。
临夏回族自治州清真食品年产值13亿元,当地部门在实施庞大的商业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西亚、中亚国家合作,开发清真食品、穆斯林民族用品的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