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电商小平台 扶贫生力军

30.03.2016  21:40

临夏州广河县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新型市场中的主导作用,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临夏台 陈姗姗:在我身后的电商扶贫示范点里,通过企业带动,实行网点销售、集约经营,分散加工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这个村子子里建档立卡的40多户贫困户中的妇女已经实现了就地就业,开始了她们上班下班的全新生活模式。

这几天,广河县大庄村村民马海麦开始忙碌起来。两年前,他的腿在打工时落下了疾病,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十分困难。今年,村里成立了电商扶贫示范点,听到这个消息,马海麦和妻子双双报名,参加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广河县庄廓集镇大庄村村民   马海麦:我是当保安1500,我老婆是缝马甲也是1500,一共收入3000元,我的老父亲给马甲缝皮子,这些就是收入。

马海麦和妻子找到工作的这家企业,是以销售“西域寒羊”制品为主的皮革企业,企业生产的皮革制品在线上线下深受顾客偏爱,早已成为抢手货。大庄村40多户像马海麦这样的贫困群众,通过培训和指导,成为企业里的技术工人。

广河县商务局局长 马俊祥:现在她们经过培训之后,已经成了咱们这个工厂的一名工人,现在加工这个电商企业的产品,每个月的工资下来也在1500左右,这是一个很好的致富的渠道。

带动农民发展,企业也在逐步转变生产方式。广河县老牌皮革生产企业甘肃牧森服装制衣有限公司把目光聚焦周边农村,不少农村妇女在离家门不远的这家公司生产基地实现就业,领到了工资。

广河县庄廓集镇庄廓集村 村民 祁永红:以前没工作,在家务农,根本就没有什么收入,现在还是好多了,基本就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一年就有两万多收入。

甘肃牧森服装制衣有限公司 董事长 马世明:工人方便了,我们也方便了,其实(技术)成熟了以后,对我们企业来说也是能省下一笔钱了的。

从2014年开始,广河县提出把贫困户变身为对接市场的网商、把贫困村变成网货供应的“后仓”的思路,推介贫困乡村特色资源、实现电商扶贫集中突破的“助推器”,使企业的市场空间得到拓展,同时也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主动性。

广河县庄廓集镇党委书记 马中龙:一个家里比如说有五口人,一个妇女来这里挣工资,一个月下来挣1500到2000,她一年下去至少在一万五到两万,就说我们的脱贫的这个3000的这个标准来说,她下来肯定能达到脱贫的这个目的。

2015年,广河县有18家规模以上电商企业,把生产线延伸到贫困家庭,通过电商平台带动当地皮革毛纺、加工服务及农业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年销售额达到4760多万元,带动周边400多户群众参与家庭皮革加工。

临夏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