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嵻琅城一座古城背后的鲜卑烟云
嵻琅城遗址
从古城眺望广河县城
城边发现的彩陶残片
古城边的壕沟
太子山内茶马古道遗址
高山之上,一座古城居高而临下。城虽不大,但却历史久远。传说古城建自西秦时期,距今近1700多年了。
西秦一个并不显眼的小王国,他们为何在此修城呢?
王国远去,金戈铁马之声依稀可闻
城傍山依河而建,随山就势,依河就形,恬静而自然。这城便是广河县城了。夏日的一天,我们穿行在这座小县城之中,寻找远去的西秦王国。从北向南穿城而过,在一处靠山的小巷口停下。小巷路窄,但行车无虞,虽然陡峭,但尚算平坦。沿路上山,走不了多远,就是一个村子。村落不大,修建在山腰的坪地上,四周是大片的农田,那座西秦王国的城池,便在前面的农田里了。
西秦王国,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王国。既然以“秦”为名,想必这个王国和秦人有点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的王国,不仅和秦人没有丝毫关系,从时间上说也远远晚于秦朝。
西秦国是东晋时期的十六国之一,立国时间不长,前后不到五十年,中间还有两次被灭国,可见这个王国实力的弱小。王国兴盛时,也才管辖着武威到天水、陇南及青海东部的部分地方而已,虽然号称有十一州、三十郡、四十八县,实际上虚张声势的多,真正算起来州县很少,有些州只有一个县,有些州只有名字而已。
王国的建立者是从遥远的东北游牧而来的鲜卑人。在汉代以后的北方游牧民族势力中,鲜卑是仅次于匈奴的第二大势力。鲜卑人原先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大约在西汉时期,由于遭受匈奴的欺压,再加之汉王朝对匈奴的打击,使得他们东逃到了大鲜卑山一带,繁衍生息,故而被称为鲜卑。他们放牧牛羊,慢慢地积蓄实力,逐渐发展壮大。东汉初年,鲜卑人逐渐强盛起来,所属各个部落,游牧在东至辽河,西达新疆的广阔地域内。鲜卑人中的一支迁移到了陇西,他们和当地的汉人杂居,被称作陇西鲜卑。
到三世纪三十年代,陇西鲜卑中乞伏氏逐渐强盛起来。他们的首领乞伏可汗在击败其他鲜卑部族后,从宁夏迁徙到了榆中苑川河边。公元385年,乞伏乾归建国,号称秦,史称西秦。这个王国的寿命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46年,于公元431年被匈奴人建立的夏所灭。
这个带有强烈游牧色彩的王国,经常迁移都城,白银水泉的鹯阴古城、西固金城、榆中的苑川夏官营古城、广河的嵻琅城等古城,都曾做过他们的都城。
想到这里,我们充满了期盼,那座隐藏在田野中的古城,曾经是一个王国的首都,它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古城耸立,护城壕让人望而却步
穿过小村,沿着村外的小道前行。路的西面,柳树成林,郁郁葱葱,路的东面,大片农田,苞谷洋芋长得风风火火。出村不远,一座古城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路并不好走,我们弃小道,它并不能真正通往古城。在广河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马宝明的带领下,我们选择了相对好走的田埂,虽然绕得远一点,但却能通往目标。走在乡间的田埂上,野草没过脚腕,这让我们有些担心,害怕万一出现不知名的虫子。在田埂上绕来绕去,十几分钟后,总算到了古城边上。谁知一条巨大深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沟很深,至少有三米许,宽十米左右。沟的一面是城墙,一面则是农田。显然,这条壕沟是因古城而诞生的。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修建古城时形成了一整套的模式,最基本的修筑城墙土要筛过;再好一点,土或蒸过,或掺入食盐,这样古城修建起来,城墙上才不会长草,自然也就坚固了。再讲究一点的,古城要用三合土,加入糯米汁,这样夯筑的城墙就异常坚固,历经千年而不倒。要是在城墙下铺条石,上用青砖包裹,这就是顶级城市的配置了,无疑这样的城是需要相当庞大的经济实力的。建立了西秦王国的鲜卑人,在长期同汉人杂居中,他们信仰佛教,至今炳灵寺的石窟中还有西秦年号建弘元年的题记。自然他们也学会了修筑城池,曾经作为西秦国都的榆中夏官营古城,其城墙至今依旧很坚固。
宽大的壕沟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沿着田埂,我们寻找着能够下去的土坎。这个壕沟的形成,显然是修建城池时,人们就地取土,筑起城墙,而壕沟就自然形成了,如果放入水,就是护城河了。
转悠了半天,总算找到了一处可以下去的地方。踩着土坎,下到了沟底上。城墙忽然间高大了许多,人也变得渺小了。这座古城已经剩下了残迹,我们只能看到两面的城墙,一面完整,一面只剩下了大半。顺着壕沟,我们绕着残存的城墙走了一圈。看得出来,古城的形制比较完整,拐角处有角墩,下有深沟,单面城墙的长度大约在百米。从地面算起城墙高七八米,算上壕沟城墙高达10米左右,的确高不可攀。不过,作为都城,这座城似乎有些局促。
毫无疑问,西秦人在修建城池时,地形选择得非常好,这里是两条河谷的交汇处,也是两条古道的汇合点,这两条古道一条通往临夏,一条通往青海方向。而修建古城的地方是突出的山嘴,居高临下,卡住了两条道路的交汇处。显然,古城的修建者下过一番功夫,不仅考虑了地理,而且对城池的修建给予了相当大的投入。由此可见古城的重要性。
这究竟是一座什么城池呢?值得人们给予这样的重视。马宝明说,这座城就是曾经做过西秦国都的嵻琅城。
王国末日,西秦太子们留下了印痕
西秦王国是在游牧部落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从生活习俗上来讲对政权中心的稳定性考虑,远远不如农耕民族那样重视。这也是西秦王国短短四十余年间多次迁移都城的另一个原因。
建立西秦王国的鲜卑人到这里修筑城池,究竟出于何种原因,这座古城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西秦乞伏国仁时期,前秦势力非常庞大,前秦国王苻坚更是一代人杰。在前秦的压迫下,乞伏国仁不得不投降前秦。不久,前秦淝水之战失败,乞伏国仁乘机逃脱,于公元385年,自立为大单于,在苑川(今榆中县境内)修筑勇士城并定为国都,这是西秦建立的大背景。后来,游牧在临夏一代的羌族首领彭奚念投降于乾归,可汗乞伏乾归任命他为河州刺史,河州之地归入西秦。
公元400年,后秦姚兴击败西秦,西秦灭亡。投了后秦的乞伏乾归被任命为河州刺史,统领旧部,镇守苑川。但是姚兴并不放心乞伏乾归,把他留在长安作为人质,而让其子乞伏炽磐任河州刺史管理西秦旧地。到了408年,后秦乱象渐现,乞伏炽磐召集部属2万余人,在这里修筑嵻琅城,作为安身立命的资本。由于处在四面围攻下,城池修建得非常坚固。
在乱世中,炽磐以嵻琅城为依托,同占据枹罕的羌族争夺地盘。炽磐“勇略明决,过于其父”,西秦逐渐兴盛起来。并于409年击败羌族,夺得枹罕等地。后来,乞伏乾归逃回,重建西秦,又迁回苑川一带。411年,乞伏炽磐派儿子木奕干为武威太守镇嵻琅城。可见,西秦人对这座城池的重视。后来,西秦发生内乱,王室相互残杀,实力受损。乞伏炽磐重整西秦,其势力达到极盛,但终究是偏安一方的地方政权,到431年为大夏所灭。
王国虽然消失了,但城池仍旧在,王国的传说依旧在。如今,在广河一带有不少以太子命名的地方,如太子山、太子寺、台子(太子)村等等。这是为了纪念乞伏炽磐的功绩。因为修筑嵻琅城时,他是太子。有人说这是为了怀念秦始皇的太子扶苏。其实,这是西秦太子们留下的印痕。
文/图 首席记者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