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突发特大暴雨暖区暴雨预报仍是难点

08.05.2017  08:31
原标题:广州突发特大暴雨暖区暴雨预报仍是难点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贺林平、赵贝佳)7日凌晨到中午,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增城区、黄埔区先后突发特大暴雨,3小时雨量和日雨量均破历史纪录。专家表示,目前,对复杂地形下的特大暴雨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

本次降雨势大力猛,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根据暴雨云团移动路径和变化情况,全市均发布了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多区发出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

本次特大暴雨历史罕见,前期强降水信号征兆不明显。据广东省气象局初步分析,暴雨成因主要是来自海上偏东和偏南暖湿气流突然北上,在广州北部交汇,不排除受珠江三角洲城市下垫面影响激发(城市雨岛效应),导致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

对此,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由于影响降雨的系统非常小,在常规天气监测网上几乎看不到迹象。只是在卫星遥感图像上可以看到很小的亮点,或在雷达图像上有红色圆点出现,“一般来说,降雨是由于冷暖气团交汇产生的。但是暖区暴雨产生条件并无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天气图上没有高空槽或切变线等天气系统,低层为一支西南暖湿气流,难以预测到降雨迹象”;此外,暖区暴雨的触发条件十分复杂,局地性强,加上沿海观测站密度较低,缺乏海上观测资料的佐证,触发条件难以把握,“目前,即便是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对暖区暴雨的预报能力也十分有限,漏报很多,暖区暴雨预报仍是天气预报中的难点,需要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进一步加强机理研究,以期解决暖区暴雨预报难点问题”。

何立富说,目前,应对突发极端暴雨主要靠监测和临近预警。对于复杂地形下的特大暴雨预报仍然是世界难题,这类暴雨形成的机理仍有待破解。为此,我国正在建设热带季风区云降水观测试验基地,以提高数值预报模式对暖区暴雨的预报能力和预报员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