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转型暴走还需公共管理领航

11.07.2014  16:49

   作者:堂吉伟德

  暴走,这种运动方式在各地流行起来。不过,在徐州,暴走族每天的活动场面足以惊呆任何一个外地人。据了解,在云龙湖周边每天参与暴走的有上万人,他们组成多则成千、少则几十人的方队,从音乐厅广场出发,穿过云龙湖抵达南三环后折返,一个小时暴走7公里。由于暴走团经常占用机动车道,干扰正常交通,和车主发生矛盾,因此不少市民呼吁对暴走进行规范。(7月10日《现代快报》)

  广场舞的是非之论尚无定论,暴走的花样翻新又接踵而至,“中国大妈”创造了诸多的新闻元素,像“大刀加鬼子”的视觉效果,绝对是抢尽了风头。尽管这其间有泼粪式对抗,拔枪式抗议,高音式干扰,都在强大的反制力量下败下阵来,并最终衍生出耳塞式音乐,惩罚式治理,不过在路径依赖和法不责众之下,中国式治理遇上了中国式群众运动,终以中国式结果收场。

  暴走的场面再状观,其实都逃不过“如何规范广场舞”的命题范畴。这其间没有是与非的标准界限,只有怎么做的规则边界和权利底线。然而,广场舞之中涉及的东西太多,任何一种手段的单兵突进都无以解决问题。一方面,其群众体育与娱乐于一体的正当性,使之包含着极多的民生元素。其间的权利诉求与表达,应当获得其他权利者的认同和权力者的正视。更何况其中有过多的亲情元素与趋势走向——大妈中总有自己的亲人与朋友,或许再过若干年,自己或许就会成为其间坚定的支持和参与者。种种原因,都会让人纠结不堪和投鼠忌器。

  另一方面,场地的局限、环境的逼仄、管理的多头,都注定让“广场舞”亟待规范而又难以解决的时代命题。单纯就管理主体来说,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都各有其责,公安维持秩序,城管保障市容,环保测试噪声。而“广场舞”游离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地带,对公共责任与公共管理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因为在其间既有公共责任不足的因素,也有公共管理如何补强的追问。当其以传承的方式延续之后,要想矫正存续日久的习惯,恐怕也非朝夕之功。

  所以,对于广场舞转型暴走不必惊慌失措,也不必矫情不已,其跟“中国式过马路”一样,有太多的主客观因素,自然也不能完全参照和套用国外的标准,来进行是非的评判的与指责。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如何看待广场舞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二是如何实行有效的规范,个人、民间组织和政府在其间扮演什么角色,在手段上如何进行补强,是道德多一点还是法律强一点,或者是双管齐下法德并用;三是谁来主导这场规范行为,是靠个人的自觉与自律,还是民间的自治与自为,或者是政府的主体作用。总之,只有厘清认识和责任问题,才能防止行为的走偏和失当,避免在规范上做到无所适从。

  不过,在所有可能的选项中,公共管理带路当属于必然的程序:应当正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然后采取规范和引导为基本原则。必须承认,徐州广场舞大妈转型暴走族之后,尽管有扰正常交通,和车主发生矛盾的现象发生,不过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值得赞赏的是,当地公安部门能够及时介入,主动参与,教育提醒、引导参与,巡逻执守,同时扮演了参与者、引导者、带领者和规范者的诸多角色,用公理管理带路去疏导。固守规则边界之后,广场舞转型暴走也就不足为忧。当这种治理方式有了扩大版之后,广场舞转型也将带来的公共治理的提质。(堂吉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