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市校联合发力助力高校发展"极速前进"

20.01.2016  11:24

  “年薪最高150万元,安家费2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补贴250万元。”近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招聘高层次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时,给二级特聘教授开出这样的薪酬待遇。

  与佛山科技学院相距仅120多公里的东莞理工学院,几乎同时也发布启事“重金揽才”——杰出人才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达5000万元。

  两所地方本科高校,加上2012年新成立的“小兄弟”——南方科技大学,如此大手笔延揽高层次人才的背后,是广东省及各地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广东省以及佛山市、东莞市、深圳市投入超过80亿元,共同重点建设这3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广东为何要和地方政府携手打造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这3所高校将怎样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经济虽然上去了,核心技术却是别人的

  在2014年中国内地城市GDP排行榜中,深圳、佛山、东莞分列第4、16、22位,但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却与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对等。

  “佛山目前最缺的就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说,过去该市依靠人力、土地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通过跟随式发展取得了经济腾飞,但由此也导致众多企业在技术研发等方面投入不足。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虽能生产电子、家电等产品,但芯片用的是别人的”。

  在人工等成本上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佛山诸多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刘悦伦调研发现,在佛山,凡是拥有自己核心技术、品牌的企业,“现在日子就好过,反之就不好过”。

  由于本地缺乏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佛山面临与本地产业深度契合高层次人才短缺的困境。广东省人才服务局发布的2014年全省急需紧缺人才数据统计显示,佛山制造业相关人才缺口达6000多人。

  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也面临与佛山同样的经济转型难题。制造业作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产业规模虽大,但主要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制造业增加值仅为25%左右,远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35%左右。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坦承,本地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理工科高校及学科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支撑地区产业转型发展的状况在广东普遍存在。

  一组数据显示,在数量规模上,广东省普通高校共143所,其中理工科高校只有33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23.4%,低于35%的全国平均水平;理工类学生占全省学生总数的33.6%,低于40.1%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学科结构上,全省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中,理工类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今年1月5日,广东省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暨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出席并进行工作部署。

  “加快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是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会上,朱小丹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