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备用并重育管结合 着力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03.10.2015  09:30

  原标题:【全省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备用并重育管结合着力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在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的大背景下,民乐县19个贫困村进驻近100名帮扶工作队员,40岁以下的占到了95%。这支队伍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态度,扎实苦干的精神和用有其长的本事,推动该县精准扶贫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是该县持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成效的凸显。近年来,该县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构建干部选任进出有序、培养内外互补、管理宽严相济的工作机制,使年轻干部的培养抓在关键,用在其时,为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凝聚了一股强劲力量。

  坚持备用结合,注重多渠道选拔,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立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常态化培养、合理化配备、制度化运行”的长效机制,采取“招录+引进”的方式畅通年轻干部补充渠道。2012年以来,共招录乡镇、部门公务员40名,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120名,为全县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采取“招录+引进”的方式畅通年轻干部补充渠道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双百年轻干部培养工程”,通过干部职工民主推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知识考试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双推双考”方式,建立了200名正科、副科和80后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库,对各个层级优秀干部做到情况明了、选用有据。按照市委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和“穗选计划”要求,采取“党委领导班子初步选、组织部门考察选、多方了解甄别选”的“三选”方式,推荐16名年轻正科级干部进入市级“穗选计划”和“墩苗计划”,确定105名年轻干部为县级“墩苗计划”培养对象。注重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急难险重的第一线、双联工作的最基层、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发现使用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用当其时,用得其所。2012年,面向全县为团县委、招商局等部门单位公开选拔7名副科级干部。近期,又组织对乡镇空缺的14个副科级职位进行公开选拔,进一步充实乡镇年轻领导干部队伍。截至目前,全县40岁以下科级干部192名,占科级干部总数的20.1%;乡镇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25名,占乡镇班子成员的27.8%,干部队伍结构渐趋合理,活力明显增强。

  坚持内修外炼,注重多形式培养,着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干部成长的着力重点,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核心内容,推行“1+3+X”教育培训模式,即每季度举办一期“民乐创新发展大讲坛”,重点抓好科级干部、年轻干部、基层一线干部培训,采取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培训。今年以来,依托县级党校举办中青年干部、科级干部等主体培训班次5期,培训干部500多人次,依托市上建立的干部教育外训基地,选派40多名年轻干部“走出去”培训,组织30名干部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开展体验式培训,不断开阔年轻干部思路视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素质。实行“网络教育学习情况向本人反馈、专题培训考评情况向单位反馈、外出考察学习情况向组织部门反馈”的“三考三反馈”效果考评制度,促使干部学有所获。全面落实干部“逢提必下”制度,坚持必要台阶、递进式历练,注重在精准扶贫一线、新农村建设一线、服务工业发展一线培养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墩苗壮骨。先后选派发展潜力大、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17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党组织常务副书记,在精准扶贫一线积累实践经验;选派65名县乡年轻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挂职,组建扶贫、双联、党建“三位一体”驻村工作队,重点开展扶贫开发工作;选派25名“墩苗计划”对象到重点企业开展帮扶工作,积累经营管理经验;选派23名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挂职锻炼,参与创新驱动、信访维稳、重大项目等,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办法,加强年轻干部与单位分管领导、业务能手等结对子,实行工作捆绑、业务帮带、经验互授,帮助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坚持宽严相济,注重多方位管理,激励干部认真履职尽责。着眼于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对年轻干部“墩苗”培养实行全程记实、跟踪考核;落实县委常委、组织部门、县乡领导班子“三级”谈心谈话制度,通过任前谈话、征询谈话、诫勉谈话等方式,了解年轻干部成长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与此同时,从加强教育培训、日常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部门“联评联考联管”机制,采取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年轻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现实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及时提拔使用,对作风漂浮、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的,进行通报批评或取消后备资格,畅通“出”和“下”的渠道,确保年轻后备干部“一池活水”。

  (中共民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