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公元前1920年黄河上游洪水仍需探讨

04.11.2016  16:08

  新华社客户端甘肃频道11月1日电(记者张文静)针对此前有科研人员撰文称公元前1920年左右黄河上游出现特大洪水,并认为给史前大洪水和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找到科学依据,兰州大学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网站上在线发表的最新观点认为,多学科证据显示,黄河上游不存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发生过特大洪水,将其与大禹治水和夏朝建立进行联系的基础不成立。

  该科研团队主要负责人、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兰州大学西北及中亚环境考古中心主任董广辉介绍,参与研究的专家涵盖地理学、考古学、工程力学等多个学科。

  该科研团队指出,中国史前大洪水的传说和大禹治水的故事脍炙人口,被认为与夏朝的建立有紧密关联,但缺乏科学证据支持。今年8月,北京大学博士吴庆龙与国内外合作者在国际顶级科技期刊《科学》撰文,提出公元前1920年左右在黄河上游谷地发生大地震,导致喇家遗址窑洞(房址F4)坍塌和古人类的突然死亡,并诱发其上游积石峡出现大滑坡堵塞黄河河道形成堰塞湖。随后一年内该古堰塞湖的溃决诱发黄河流域出现特大洪水,并认为其为支撑中国大禹治水的古史传说和夏朝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个假说充满想象力,为探讨史前大洪水和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很快受到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学术界引发较大争论。

  董广辉介绍,他和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教授张帆宇带领的科研团队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黄春长带领的科研团队,都曾对积石峡堰塞湖沉积开展过系统测年工作,显示其在公元前3600年之前已经消亡,远早于此前《科学》论文提出的喇家遗址毁灭的年代(公元前1920年左右)。测年数据和考古证据都显示喇家遗址地震是发生在灾难现场人类死亡之后,不可能是导致F4房址人类死亡和积石峡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此外,地质证据和考古证据显示喇家遗址史前人类突然死亡是由泥石流灾害而不是地震导致的。

  董广辉等科研人员认为,上述证据显示积石峡古堰塞湖的形成与溃决、喇家遗址F4房址古人类的突然死亡,该遗址齐家文化时期的古地震是不同年代发生的独立事件,不支持“地震诱发堰塞湖溃决形成的公元前1920年左右特大黄河洪水事件”的观点,将其与大禹治水和夏朝建立进行联系的基础是不成立的。

  据介绍,由于史前大洪水治理可能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时期,该研究和争论意义重大,《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版近期将专门组织专辑深入讨论这一问题,通过学术争论,以提升中国在自然灾害与文明演化相互关系的整体研究水平。(完)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