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700年“高山戏”从农村土台子步入城镇大舞台

17.02.2015  12:00

  甘肃新闻网兰州2月17日电 据西部商报报道:跳跃的步伐、神秘的脸谱、高亢悲怆的唱腔……2月15日晚,陇南市武都区陇南礼堂内座无虚席,一场足有700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陇南市武都区“高山戏”原生态文艺演出在这里上演。也标志着我省独有两大剧种之一的“高山戏”,正式从农村的土台子上进入城镇大舞台。

  舞台上的表演者们都是来自龙凤乡、鱼龙镇的普通村民。一开场,锣鼓声响起,“头把式”带领着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按照特定步点跳动且呐喊起来的声音,顿时牢牢吸引住观众们的目光。表演者中年长的六十岁,年幼的才刚满六岁,无论老少,表演起来都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在整个演出中,演出者们配合以精彩的唱腔、曲折的剧情,把演出中角色内心的感情,诸如欢快、悲凉、喜庆、悲愤、怒斥等各种表现内心世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山戏”是民族乡土文化艺术的一个独特种类,发源地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龙凤乡、鱼龙镇,为我省独有的两大剧种之一(另一个为陇剧)。“高山戏”又名高山剧,流传于甘肃陇南武都山区,已有700年左右历史。2008年,国务院、文化部批准武都高山戏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父亲22岁的时候,将一场略显粗糙的‘高山戏’带进了武都区。时隔50年后,我将经过深度挖掘、整理后的‘高山戏’带进了陇南礼堂!”36岁的尹利宝有些激动,他是“高山戏”的第五代传人,一直致力于“高山戏”文化研究。“‘高山戏’可以说是中国戏剧演变过程的活化石!从最初先民们的简单祭祀仪式,到最后的‘讲故事’,无一不在‘高山戏’中体现。原汁原味的地方戏就如博物馆艺术,就应该利用原俗加以开发和利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增加它的观赏性,让它具有时代性,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青春。”

  据了解,包括“高山戏”在内的武都区春节期间所有活动,全部都是群众们及民间演艺团体组织起来的,没有邀请任何一位明星。这样的春节活动接地气,可以说是老百姓们“自己演自己”,而且语言基本都以当地群众的方言为主,可以说使百姓们听得清、听得懂、听得高兴,也让群众们的新春更有看头!(记者 李杨 陇南报道)

  原文标题:700年“高山剧” 好戏连台过大年

  原文链接:http://www.xbsb.com.cn/site1/XBSB/html/2015-02/17/content_121007.htm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