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风雨兼程 公安110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1月10日是第31个“110宣传日”。31年来,110报警服务平台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公安符号,陪伴人们走过了1万多个日日夜夜。
迈过而立之年,公安110再一次交出一张硕果累累的成绩单: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110共受理违法犯罪警情1994.4万余起,受理治安事件警情148.7万余起,受理火灾事故报警37.6万余起、交通事故报警2488.6万余起、公民求助2674.1万余起,救助群众292.7万人次,共出动警力1.81亿人次……这一年,110再次为推动平安中国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公安110已经成为各地党委政府的一项亲民、爱民、为民的重要工程,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服务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龙头、服务救助群众的窗口、密切警民关系的桥梁。
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实战化水平
31年来,公安110不负党和人民对社会稳定、群众平安的重托,不忘初心,不断提升实战化水平。
“构建符合实战化特点的110工作机制,是增强110反应处置能力、提高110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公安机关打防管控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客观要求。”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各级公安110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形势的规律特点,聚焦社会治安新情况、治安灾害事故新趋势、违法犯罪新特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新需求,结合实际、主动作为,着力加强110指挥机制建设。指挥调度立足实战、应急处置贴近实战、信息资源服务实战,110在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北京的“线上串并机制”将警情分析工作提到接警环节,为一线执法提供了信息支撑;吉林长春“三室合一”制度将调度、指挥、研判工作有机结合,优化资源、集中警力;内蒙古、云南、陕西等地的“135出警圈”“360出警圈”等机制以圈定的不同区域为单位,利用区域内常设治安力量,限定各区域警情的出警时间,打破属地行政管辖权限,110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各级公安110牢固树立“警情引领警务”理念,有效整合公安信息资源,在信息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实行精确指挥调度,充分发挥了信息资源在警力调度、警情处置、案件串并等方面的先导性、引领性作用,使实战指挥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各地公安机关为加强110对社会面治安情况的实时掌控,变“被动触碰”为“主动先发”,积极搭建并运用多功能信息化指挥平台,对重点区域、易发案场所等进行视频检查跟踪,第一时间发现街面违法犯罪,第一时间发出处警指令,并实时观察报警现场情况,跟进指挥调度。
“湖南的‘众筹110’创新了‘一台联动、万人联手’接处警模式,推动工作模式由点到面转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的‘三点战法’模式运用视频监控‘排关注点、抢时间点、找空白点’,使视频监控网点真正成为24小时不下岗的警力。”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闻警而动、争分夺秒,是110唱响的不变旋律。各地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健全高效的勤务工作机制,多警种多部门一体化快速联动,坚持扁平化指挥、合成化作战,将110报警服务平台打造成为警务实战的“脑中枢”。浙江全面推行“33133”勤务机制,依托动态警力,对重大警情量化了“30秒接警判断、30秒派警、10秒接收指令、3分钟赶到现场、3分钟处置”的标准流程,提升了接处警工作效能,有效保障了G20杭州峰会期间全省社会治安稳定。
为破解警情溢出难题,各地110积极依托联动机制,通过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水、电、煤等社会管理服务单位基础数据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明晰权责,实现“公共安全资源一张图展示、风险数据统一化分析、突出问题一体化治理”。
面向前端应用,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各地公安110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科技成果,着眼实战,加大投入,不断拓宽报警渠道、简化报警流程,持续推进110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应用,有力提升了110核心战斗力。110接处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集中体现。
为了方便聋哑人等特殊群体以及在特殊情境下的报警求助,全国开通了12110短信报警平台。在广东中山,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的监控杆上安装视频紧急报警按钮,群众只需按下报警按钮,110民警就能立即接到报警信息,调用视频图像查看报警点情况。在黑龙江哈尔滨,公安机关推出3G手机视频报警系统,实现与报警人互动和对报警现场的全面了解。
各地公安机关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媒介推出微信报警、微博报警、网络110等方式,进一步畅通了报警渠道。同时,公安机关着力加强信息化指挥手段和警情预警能力建设,积极搭建多功能信息化指挥平台。通过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探头、智能化110巡逻车及网络监控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群众报警快速预判、警情警力实时显示、指挥调度手段多样和应急预案智能生成等功能,让治安状况直观可视,指挥调度更加简便快捷。 各地公安110还充分利用手机等随身通信设备,探索创新公安管理方式,推动管理服务工作前期前端开展,实现了工作减量增质。
河南、福建等地公安机关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远程对轻微交通事故定责定损,降低了因交通事故引发的道路拥堵几率,每月节约警力5万余人次。浙江公安机关将部分机动车数据库对接114社会化移车系统,截至2016年10月已协助成功移车707万次。重庆公安机关研发的“110防诈骗自动预警系统”着力从源头上预防诈骗犯罪发生。
为主动应对复杂治安形势,各地110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聚合民力,加强警民联动,深化警民共治,构建警民互动新平台和社会立体化防控新集群,极大地推动了110工作开展。四川公安机关打造“指尖警务”,将出租车司机、治安积极分子、旅店业从业人员通过微信群组织到一起,使其成为打击犯罪的“警情巡逻车”“流动岗哨”和“信息收集员”。
保持强劲势头, 110发展乘风破浪再立新功
31载不忘初心,风雨兼程。公安110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平安中国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110接处警工作,努力延伸工作触角、创新工作手段、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使110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望关乎110发展的方向。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时刻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的公安110,探索追求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110将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110接处警制度、社会联动联处机制、联调联处模式,创新110处置响应机制,强化内部协作,不断推动110接处警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运行转变。”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的110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全天候面向社会的窗口,代表着中国警察的整体形象。“今后,公安机关将不断锤炼打造过硬110接处警队伍,强化常态练兵比武,通过组织模拟实战演练等手段锤炼队伍、强化岗位能力、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实战水平,推动训练和实战的深度融合。”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浪潮中的公安110,将继续坚守为民底色,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开拓110工作新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群众平安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