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山乡:写在2014年白银市迎来首个全国扶贫日之际
2014年10月17日,共和国扶贫开发工作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
2014年10月17日,我国扶贫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
2014年10月17日,国务院将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一天,决定为首个全国扶贫日。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为全国“扶贫日”,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
30多年前的1983年,就在六盘山所处的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河西,合称“三西”的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以“三西”农业建设为标志,拉开了全国扶贫开发的序幕。回眸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之路,“三西”人民以“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以苦为乐,变苦为甜”的“五苦精神”,展开了一场历时30多年的反贫困斗争。
习近平在视察我省时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要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习总书记从战略的高度就甘肃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2014年的深秋时节,在国务院将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全国扶贫日的特殊日子里,记者探寻了白银市多年来所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反贫困道路。
忆往昔如歌岁月
追忆历史,我们豪情满怀,心潮难平。30年,白银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族儿女绘就了一幅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的历史画卷……
——陇中扶贫多艰辛,风雨岁月化彩虹。我市五县区均为“三西”农业建设县,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属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川、白银两区为片区插花县区。全市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山区、煤炭关井压产区和风沙移民区,涉及60个乡镇、295个村。面对这片贫瘠的土地,30年来,我市利用各类扶贫投入78.66亿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17.16亿元,扶贫贷款30.8亿元,行业扶贫资金29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7亿元,使贫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坚持不懈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市新建、改扩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13处,小型水利工程600多项,新增水地58万亩,水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8.5万亩;新修梯田165万亩,梯田面积达到238万亩;实施“121”雨水补灌工程,打水窖15.4万眼,通过新修水利和打水窖,解决了84.2万人、87.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2003年以来,虽然我市曾连续九年遭受旱灾,但由于水地高产高效,“121”雨水补灌工程、地膜玉米种植全面落实,粮食生产仍创历史最高水平。在2012年大旱之年,仓有粮,窖有水,人心稳定,社会安定。历史上一遇旱灾,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