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常态新任务
原标题:2015新常态新任务(一)
——图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指示,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强风险防控,着力抓好扶贫开发,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坚定不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省属国有企业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扎实推进酒钢等5户企业改革试点。
-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启动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
-完成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有序推进省直部门与管理企业改制脱钩。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完善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
-在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镇推进户籍、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组织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
-深化农垦和供销社改革,促进农工商融合发展,增强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力。
-以法治理念推动社会管理改革。
-全面实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推广新型管理服务模式,提供更多的便民利民服务。
-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将再取消、调整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推进省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省市县三级政府性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全面实施“三公开”制度,从制度上规范资金管理和运行。
-继续落实“营改增”各项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负。
-创新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方式。
-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监管,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校、职业学校的专业结构和布局结构。
-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全面推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更好地方便群众就医。
-全面推进和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保护措施。
-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张掖、甘南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促进生态保护和资源有序开发。
-用市场化方式推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
☆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撑服务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围绕市场人才需求,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行动计划。
☆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健全科技人员服务农民和企业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快兰州科技大市场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在适宜地区加快发展,建设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
☆提升名优特农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把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继续做大做强林果、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
☆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0.5%。
☆全力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加快重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大力实施消费工程,推进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打造陇东南养生保健旅游基地。
☆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以上。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支持实施一批技术装备提升、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大宗原材料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等技改项目,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力促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
☆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争取兰州石化公司早日实施搬迁。
打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切实落实省政府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再推出一批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项目,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平等获得公共资源和特许经营资源权益。
☆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创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
1、用足用好政策性战略平台
充分利用三大政策性战略平台,瞄准三大基础建设和四大产业方向,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谋划实施一批带动当前投资增长、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发挥政策性平台的聚集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激发各类投资主体创业兴业的积极性。加强招商引资,强化跟踪服务,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00亿元,增长20%。
2、加快建设一批增强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项目
开工建设高速公路5条700公里、续建11条153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3条300公里、一级公路2条170公里;开工建设二级公路12条1130公里、续建16条1260公里,建成13条906公里。开工建设铁路3条380公里、续建8条1300公里,建成3条310公里。兰州中川机场二号航站楼春运前投入使用,全面开工建设陇南成州机场、敦煌机场扩建工程。着眼水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二期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加快推进兰州至张掖三四线、天平铁路南延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3、实施一批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产业项目
尽快开工建设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后续5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新增装机300万千瓦,加快河西7个百万千瓦光电基地建设、新增装机100万千瓦,力争全省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增加300万和100万千瓦。谋划实施先进高载能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项目,形成350万千瓦风电设备和6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构建河西新能源产业体系。开工建设瓜州常乐电厂调峰火电项目。争取将陇东地区列为国家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开工建设华能正宁电厂2×66万千瓦火电项目。
4、加快兰州新区开发建设
加快推进兰州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以高新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规划为导向,面向国内外精准招商,高起点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引进有实力的营运商在兰州新区设立数据中心,加快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支持兰州城区企业“出城入园”,推动市州“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力争6月通过验收并封关运营。积极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开工建设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打造具有一流服务水平的国家级新区。
5、统筹推进园区开发建设
加快各级各类园区规划编制,坚持按规划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建设。探索实施企业参与管理、政企合理担责的开发区管理运营体制,依法依规探索设立开发区投融资公司,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帮助园区搭建融资平台,争取更多信贷支持。采取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和培育企业上市等方式,扩大园区直接融资额度。
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
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0%,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田水利、应急抗旱、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快人口过万重点乡镇农贸市场建设。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发挥好公司加农户的机制作用,加大科技、产业扶贫力度。加快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30个旅游扶贫试点村。在6个县开展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工作。选派千名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提供科技服务,对发展富民产业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龙头企业法人给予奖励。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继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省市县乡四级协调联动,在实施整体搬迁的前提下,尊重群众意愿,支持整体搬迁农民下山入川、出村进镇、离乡进城。统筹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后续致富产业,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强化金融资金支撑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探索符合贫困群众实际的抵(质)押金融产品,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在贫困地区建设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站2500家。依法依规整合各类扶贫资金,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增强贫困农户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覆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行政村的学前教育,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66.67万平方米。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学费政策。继续提高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比例。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构建覆盖贫困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低保与脱贫政策有效衔接,编密织牢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安全网。
推进能力素质提升
整合各类培训资金,提高县级职校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能力,使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有一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激励机制,扶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创新培训方式,开展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上门服务,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农民教育,提升整体素质。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