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布2014年环境公报投资60亿开辟兰州第二水源地

04.06.2015  12:30

   中国甘肃网6月4日讯  据鑫报报道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为了增强环保工作社会影响力,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信息公开,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昨日邀请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武德凯就2014年甘肃省环境状况和全省环保工作进展情况作了介绍,并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据悉,去年全省完成了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大危险废物及危险化学品监管力度、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严格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等十大重点工作任务,以及落实工作责任、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开展标准化监督管理、强化环境执法、做好信息公开等五项保障措施,全省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记者谈应霞

  全省地表水水质按功能区达标断面59个

  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武德凯介绍说,2014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按功能区达标断面(含水库)59个,与2013年持平。其中,15条河流25个河段的49个河流断面中,按功能类别达标断面42个,与2013年持平。主要河流水质中,黄河、渭河、马莲河水质状况总体变化幅度不大。重点流域(黄河、长江、内陆河)甘肃境内水域断面中,桦林断面水质为Ⅴ类,其余断面水质均符合水功能类别要求。与2013年相比,桦林、长庆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黄河、渭河、白龙江、泾河、黑河和马莲河省界出境断面水质均达标。五佛寺、固水子村、六坝桥断面水质为Ⅱ类,宁县桥头断面水质为Ⅲ类,均优于功能类别。17座水库水质均达到水质功能类别要求,与2013年相比,解放村水库水质有所好转(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其余水库水质均无明显变化。全省14个地级城市和79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天水市甘谷县、秦安县总硬度、硫酸盐超标,其它市、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针对去年以来兰州市自来水接连出现异味情况及新的饮用水源地建设进展情况,武德凯表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均需开辟第二水源,目前,兰州市城区在用的供水水源只有一个,取水口位于西固区西柳沟黄河段,以黄河水作为主要水源。由于历史原因,水源地保护区周边还存在一定环境风险,对供水水质构成潜在威胁。为从根本上解决兰州市城区供水安全隐患,兰州市于2014年5月启动了第二水源地建设项目,并成立了兰州市水源地项目建设办公室。根据建设方案,项目以刘家峡水库作为引水水源向兰州市供水,总投资约60亿元,近期(2030年)年引水量4亿-6亿立方米,远期(2040年)引水量6亿-8亿立方米,主要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净水工程及供水管网四部分内容,计划2016年底建成。目前,项目正按计划进行。《项目建议书》已经省发改委批复,《项目可研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报告》等12个前置性报告已编制完成,按程序报批中。项目招投标、拆迁征地等相关工作也在积极推进。部分工作场地、临时道路、施工用电等辅助性工程已开工建设。

  全省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城市不升反降

  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全省14个地级市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有8个,占57.1%,天水、张掖、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合作市空气质量为二级,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武威、酒泉市空气质量为三级。与2013年相比,兰州、白银、张掖、酒泉、临夏、合作市污染综合指数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嘉峪关、金昌、天水、武威、平凉、庆阳、定西、陇南市污染综合指数有所上升,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列入国家“二氧化硫控制区”的4个城市二氧化硫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兰州、金昌、嘉峪关、白银、天水5市主要城市中,除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14天外,其他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有所下降。2014年全省共发生沙尘天气38次,较2013年增加7次。

  据了解,2013年全省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地级市有10个,而去年只有8个,主要是多地PM10浓度升高。究其原因,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武德凯说,2014年,全省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8个,占57.1%;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6个,占42.9%。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武威、酒泉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为三级,天水、张掖、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合作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全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0.097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年二级标准,比2013年上升6.6%。经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我省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根据对我省2013 -2014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计算分析,2013年PM10年均浓度值为91微克/每立方米,2014年PM10年均浓度值为97微克/每立方米,2013-2014年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有所加重。2014年与2013年相比,武威、定西、嘉峪关、平凉、金昌、临夏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分别上升62.2%、51.7%、43.0%、26.6%、14.6%和3.3%。

  “我们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我省大多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差,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土壤裸露、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季风速大等因素造成了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本底浓度较高。”武德凯说。

  全省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2014年我省颁布实施了《甘肃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据介绍,去年,全省14个陆地γ辐射监测点,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全省地表水体9个监测点位,黄河水体和主要水库水体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2013年处于同一水平;全省土壤监测点位14个,土壤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在甘肃省土壤放射性核素环境本底值中,属正常环境水平。全省主要放射性污染源、陆地γ辐射剂量率、水体、土壤等监测结果与近几年的监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全省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农村连片(综合)整治348万余人受益

  2014年,我省环保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战略部署,共安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30个,安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村35个,精准扶贫双联村32个。自2011年至2014年,我省农村连片(综合)整治共涉及14个市州,85个县(区、市),共安排1752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86%,受益人口348万余人。

  据介绍,自“十二五”以来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有71个乡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97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2家单位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全省14个市州41个县(区、市)涉及重金属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农膜污染、工矿企业周边疑似污染等典型地块进行了实地调查、样品采集、检测分析和有关数据比对核实,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

  投入1.418亿元补助465个重点污染减排项目

  2014年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418亿元,对465个重点污染减排项目给予了资金补助。加快推动减排工程建设,年内建成投运33台700.1万千瓦机组脱硝工程、16台355万千瓦机组脱硫工程、4台132万千瓦现役机组脱硫增容改造工程、28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5台钢铁烧结机脱硫工程、2套24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脱硫工程,以及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冶炼厂制酸尾气深度治理工程等一批大气重点减排工程;建成投运、试运行和基本建成的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工程39个;建成投运44个石化、化工、食品加工、造纸和淀粉等涉水企业水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建成投运41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减排工程,以及12家畜禽粪便有机肥集中处置工程;关停1台58平方米钢铁烧结机,全年淘汰各类燃煤锅炉1653台共5914.43蒸吨,淘汰老旧机动车和黄标车76405辆。完成1158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确保了我省连续4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2014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1.56%、2.64%和5.5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比2013年增加2.43%。

  2015年是“十二五”污染减排的收官年,也是全省污染减排工作的冲刺年。据武德凯介绍,今年我省计划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控制在37.32万吨和3.81万吨以内,分别与2014年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9.29万吨以内,比2014年增加3%,力争与2014年持平;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40.58万吨以内,比2014年下降3%。按照上述计划安排,今年我省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目标完成后,到年底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分别比2010年至少下降7.16%、12%、4.68%和3.38%,均可以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下降6.4%、8.9%和增加2%的减排目标。

  另外,为确保完成今年及“十二五”全省污染减排任务,根据《2015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安排,今年全省计划完成86个工程减排项目、17个结构减排项目、177个管理减排项目、47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减排项目、36个养殖专业户畜禽粪便无害化集中处置项目、3个阶段性减排任务,以及有关机动车减排任务。

  14市州全部建成投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甘肃作为全国的老工业省份之一,也是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省份。近年来,我省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为核心,以强化工业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医疗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监管为重点,以立规建档、学习培训、调查摸底、检查督促为抓手,强化工作措施,落实环保责任,危险废物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要求。

  2013年我省危险废物年产生量约8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约21万吨,处理处置约46万吨,年贮存约17万吨,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有油泥及废矿物油、含铅废渣、碱渣、有色金属冶炼废渣、铝渣、含铬废渣及酸渣等。截止到2014年底,我省已有13家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取得了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核准总经营规模38.55万吨/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察考核总体抽查合格率79.3%,考核成绩位居西北前列,全国第13位。

  我省纳入《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医疗废物项目14个,纳入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医疗废物项目1个,分布在全省14个市州所在地。目前,15个项目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并取得了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医疗废物年核准处理总规模为19010吨。2014年共规范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85.75万台,其中电视机67.04万台,电脑18.1万台,电冰箱0.31万台,洗衣机0.3万台。我省实现了电子废物拆解处理的全过程监管。

  另据了解,去年,甘肃省组织开展了全省固体(危险)废物专项调查,重点对6个行业33个大类的923家企事业单位和2624家医疗废物产生机构进行了详查。实现了全省14个市州全部建成投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目标。对全省14个市(州)空气质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国控重点企业达标率和超标状况每季度进行排名并在媒体公布。完成11个市州PM2.5新增指标监测及信息发布工作(兰州、嘉峪关、金昌由环保部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