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工业企业招工难导致用工荒

14.01.2015  17:38
  

  近年来,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企业产能稳步提升,劳动用工数量明显增加,劳动力供需矛盾呈逐步加剧态势,2014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的“用工荒”从年初开始一直持续到岁末,年中稍有缓解,但十月刚过,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又开始陷入了旧人流失、新人难招的尴尬境地,企业劳动用工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全面性。与往年季节性用工难不同,今年全市工业各个行业“用工荒”持续了一整年,在用工企业将年龄、劳动技能、性别等用工条件大大放宽的情况下,工业企业仍然出现了“找工难”、“留工难”,特别是普工难找。

  2.结构性。从用工结构看,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苦脏累工种短缺情况仍在加速,机械装备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高层次专业技术工人缺口明显抬头;从企业规模看,大企业用工环境稳定、福利待遇较好,劳动力紧缺问题不是很明显,但中小企业由于主要是从事中低端产品加工制造,劳动强度过大,工资待遇不高,缺乏求职吸引力;从工作岗位上来看,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普通工人普遍难招;从用工倾向来看,70%以上企业预计2015年春节后的用工人数将继续增加。

  3.工资上涨。2014年,大部分非公企业从二季度以来上调了平均工资,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工人工资。80%以上的企业计划从2015年1月份开始增加工资,形成工资逐年上升与劳动力依然奇缺的矛盾局面。

  4.法律意识淡漠。新《劳动法》的颁布,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健全、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也依法约束了用人单位,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曝露出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企业与职工签订合同后,企业就要依照《劳动法》给职工购买养老、医疗、工伤、大病等险种,除企业按规定予缴纳外,个人缴纳部分要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缴纳,大部分工人不愿意从薪水中拿出钱来购买保险,导致很多工人不愿意企业给买保险,使用人单位不知如何是好。

  表面上,经济增长强劲、订单回升是近年劳动力紧缺的导火索,但根本原因,是随着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目前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临近结束。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工资,脏、乱、差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高昂的外出生活成本,是导致“用工荒”出现的直接原因。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业企业的的“用工荒”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并将贯穿工业转型升级的整个过程。2015年,企业劳动用工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尤其从事流水线的一线普通工人岗位就业流动性加大,造成部分行业出现用工紧张。企业会适当放宽招工条件,对用工要求不是很高的岗位,招工条件应适当放宽,让那些岁数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但身心健康的求职者也能招工进厂,以缓解企业用工结构性短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