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甘肃蓝皮书》成果发布会成功举办

09.01.2020  18:13


    2020年1月8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读者出版集团、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商务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临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平凉分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甘肃蓝皮书》成果发布会在兰州成功举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陈富荣主持了本次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成勇出席本次发布会并发表讲话。


    出席本次成果发布会的领导还有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田学功,读者出版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马永强,省社科院院长王福生,省社科院副院长朱智文、安文华、马廷旭,省社科院纪委书记王琦。参加会议的还有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统计局、省民委、省文明办、临夏州发改委、兰州市社科院、省社科院河西分院、天水分院、白银分院、平凉分院、武威分院、永昌研究基地,读者出版集团等单位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中央驻兰媒体和省内媒体的记者,省社科院专家学者共100多人。


    发布会上,省社科院院长、甘肃蓝皮书总主编王福生指出,今天公开发布的2020年度《甘肃蓝皮书》系列成果共有11部,分别是《甘肃经济蓝皮书》《甘肃社会蓝皮书》《甘肃县域蓝皮书》《甘肃文化蓝皮书》《甘肃舆情蓝皮书》《甘肃住建蓝皮书》《甘肃商务蓝皮书》《甘肃精神文明蓝皮书》《甘肃旅游蓝皮书》《甘肃平凉蓝皮书》《甘肃临夏蓝皮书》。各部蓝皮书在选题和框架设计、内容撰写上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了对“一带一路”、宏观经济形势、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黄河文化、“五个制高点”、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等方面的选题研究,基本覆盖了当前关系我省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紧跟时代,反映当下。11部蓝皮书的首席专家分别会就蓝皮书主要内容进行发布。     回首《甘肃蓝皮书》的发展历程,已走过了14个春秋。《甘肃蓝皮书》的壮大,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精神的过程,是合作编撰蓝皮书的甘肃省住建厅、商务厅、精神文明办、文旅厅、省民委等党政主要部门管理的领域和平凉市、临夏州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回顾这项工作,2006年,我院从独立编研《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舆情分析与预测》两部年度蓝皮书起步,标志着“甘肃蓝皮书”的正式诞生。至“十一五”末,《甘肃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县域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文化发展报告》相继面世,“甘肃蓝皮书”由原来的2种增加到5种,覆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县域、文化等研究领域。2011年,省社科院首倡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社科院联合编研出版《中国西北发展报告》,使我院系列蓝皮书的研究拓展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主要相关区域。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社科院以蓝皮书等平台为抓手建设陇原新型智库指明了发展方向。随后,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自此,省社科院“甘肃蓝皮书”编研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从2014年起,省社科院持续发挥“甘肃蓝皮书”品牌效应,在省内重要部门和有关市州支持帮助下,开始合作编写蓝皮书。先后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商务厅、酒泉市政府等积极合作,共同编研出版《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甘肃商贸流通发展报告》《甘肃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等蓝皮书,与省统计局合作编研《县域和农村》蓝皮书。2018年,在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编研出版《甘肃文化建设成果报告》蓝皮书,对甘肃省近五年的文化建设成果进行系统盘点和总结,该成果已在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成功发布;与省委精神文明办、平凉市合作,新增了《甘肃精神文明发展报告》《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9年,省社科院又与省文化和旅游厅、临夏州合作,新增了《甘肃旅游业发展报告》《甘肃临夏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至此,经过14年的努力,《甘肃蓝皮书》编纂规模由最初的2种拓展到“5+9+1”,共计15部,其中今天发布的是11部。

    甘肃省社科院目前已成为全国编纂蓝皮书种类最多的省级社科院。“甘肃蓝皮书”的发展历程,生动记录了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群众关注点的变化,也充分展现了我院作为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向现代特色智库、高端智库、数字智库转型的创新历程。“甘肃蓝皮书”已经成为甘肃省内智库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品牌,甘肃省委省政府重要部门、行业和地方工作成就的展示品牌,社会科学的学术品牌,思想文化领域的文化品牌。《甘肃蓝皮书》以其优质的内容、客观的数据和鲜明的特色,发挥着愈来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持续扩展,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和陇原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方面,彰显出越来越独特的价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4年来,《甘肃蓝皮书》传递给社会的,是其中蕴含的更为重要的一种观察与思考社会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是在理性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蕴含其中的发展趋势与内在规律的客观认识。     在长期的编研过程中,省社科院不断完善了“甘肃蓝皮书”编纂的方式方法。首先,在全院提高对蓝皮书这项工作的认识。蓝皮书实际上是思想库、智慧库、建议库、方案库、人才库。要体现社科院的智库作用,就要把蓝皮书变成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准确性的工具书,让各级领导想问题、作决策有一个资料。所以,在单位层面,把蓝皮书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摆在第一位的主业;在研究所层面,与专业领域结合,作为核心科研任务;在科研人员本人层面,纳入年度科研考核和职称条件,作为必须完成的工作。其次,建立规范的蓝皮书的工作流程。秉持壮大规模、稳定机制、提升质量、扩大影响的编研理念,一是始终坚持实行首席专家制、课题制和招标制。二是始终坚持在选题上下功夫,聚焦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当前关系我省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选题研究。三是始终坚持原创,注重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坚持研究在先,编写在后,在继承中创新,注重连续性;从源头上抓质量,注重可靠性;在深入研究上下功夫,注重科学性;在服务上抓效果,注重影响力。四是始终坚持创新编研方法,尽量脱开行政化的体系,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方法,努力在新、深、精、专上想办法,省社科院建立了4个数据观测点,采用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抓住一个观测点,长期监测,在持续观测、积累的基础上,写出研究分析。五是始终加强成果应用,加大宣传、推介、评介、使用。六是始终注意克服对策研究的常见病,防止为出书而出书,小众化;防止在研究成果上虎头蛇尾,情况、问题写一堆,对策空洞无物;防止行政思维、话语、结论。201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因此,今年各部蓝皮书在选题和框架设计、内容撰写上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了对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宏观经济形势、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等方面的选题研究,基本覆盖了当前关系甘肃省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紧跟时代,反映当下。省社科院将继续沿着这种编研思路,按照十九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力求创新,发挥好决策咨询、资政建言、服务地方的作用。《甘肃蓝皮书》作为陇原特色新型智库的核心载体,也将开启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为甘肃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新航程。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甘肃蓝皮书》将继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成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更有作用的参考书,成为让社会各方面更有参考价值的应用成果。王院长还深情回顾了《甘肃蓝皮书》的发展历程,并向一直支持、推动《甘肃蓝皮书》发展的相关单位和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接着,《甘肃蓝皮书》的首席专家分别发布了《甘肃经济蓝皮书(2020)》《甘肃社会蓝皮书(2020)》《甘肃舆情蓝皮书(2020)》《甘肃县域蓝皮书(2020)》《甘肃文化蓝皮书(2020)》《甘肃住建蓝皮书(2020)》《甘肃商务蓝皮书(2020)》《甘肃精神文明蓝皮书(2020)》《甘肃平凉蓝皮书(2020)》《甘肃临夏蓝皮书(2020)》和《甘肃旅游业发展报告》11本蓝皮书的主要研究成果。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成勇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在中央和省委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精神的指引下,希望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以打造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特色智库、高端智库、数字智库为目标,进一步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研究、战略研究、对策研究,继续提升“甘肃蓝皮书”的品牌影响力,成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更有作用的参考书,成为让社会各方面更有参考价值的应用成果。

    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陈富荣在总结中指出,甘肃蓝皮书涉及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领域十分广泛,特点鲜明,亮点很多。发布会后,按照成勇部长的讲话精神,一是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和社科院的同志密切配合,安排一些深度采访和专题访谈,力求深度挖掘、广泛宣传蓝皮书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各种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全面、准确、快速、高效的报道和推介;二是充分发挥甘肃蓝皮书服务甘肃发展的功能和作用,使甘肃蓝皮书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中更好的发挥咨政建言的作用,成为让社会各方面更有参考价值的应用成果;三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提升“甘肃蓝皮书”的品牌影响力,使甘肃蓝皮书在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甘肃蓝皮书(2020)发布词

 

甘肃经济蓝皮书(2020)发布词 经济稳增长的基础趋于改善 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王晓芳         2019年,甘肃省抢抓“一带一路”最大发展机遇,深度融入国际陆海新通道,积极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新发展理念,加大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力度,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稳增长的基础逐步趋于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一、2019年甘肃经济运行特点     1、粮食持续稳定增产, “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1166.1万吨,是1949年205万吨的4.7倍,是1978年500.6万吨的1.3倍。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处于全国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处于全国第3位和第二位。     2、工业下行速度放缓,支柱行业稳定发展     经过70年的发展,甘肃工业增加值增长了 2265.3倍。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十五个行业仍实行了两位数增长,支柱行业发展总体稳定,其中,建材、冶金分别增长了16.5%和14.0%。     3、第三产业平稳增长,邮政电信软件业和教育服务业加速增长     自1952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546倍。 2019年1-8月,第三产业增加值3507.0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邮政业增长15.6%,电信同比增长84.8%,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6%,嵌入式系统软件同比增长86.6%,教育同比增长24.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6.3%。     4、固定资产投资回暖加快,工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1979-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9%,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52年的40.6%提高到2017年的51.0%。2019年1-7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5%。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     70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2309倍,年均增长13.6%。2019年1-8月份,全省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2.2亿元,同比增长7.1%。     6、对外贸易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进出口全面下滑     2019年1-8月,甘肃省累计进出口总值246.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8.0%。其中,出口总值86.9亿元,下降7.1%;进口总值159.2亿元,下降8.4%。     7、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70年来,甘肃城镇居民收入从1957年的191元增长到2018年的29957元,增长了156.6倍,农村居民收入从1949年的55元增长到2018年的8804元,增长了159.1倍。2019年上半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7元,同比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45元,同比增长7.9%。     二、2019年甘肃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1、投资低迷,经济增长的基础支撑力不强     投资增长长期是甘肃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2019年1-7月数据显示,甘肃投资领域仍存在着第一产业投资持续下降,房地产投资大幅滑落,民间投资回暖缓慢,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明显下滑等突出问题。     2、出口不振,经济增长的张力较弱     1-8月,甘肃实现出口总值86.9亿元,下降7.1%,其中资源型产品出口下降41.3%,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下降7.9%,农产品出口下降9.9%。中美贸易摩擦对甘肃出口影响进一步显现,对美出口下降51%,对美出口企业较2018年减少26家,大型出口企业如金川集团今年未与美国客户签订出口订单。     3、食品类价格涨势强劲,CPI趋高将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进一步释放     2019年前三季度,在非洲猪瘟疫情爆发,猪肉价格飞涨带动肉类价格全面上涨的背景下,甘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为近五年来同期次高水平。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6.2%,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     三、2020年甘肃主要经济指标预期     1、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将助推GDP提高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上行到6.5%左右。     2、随着工业投资增长潜能的释放和大宗工业品价格恢复,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将会提高到6%上下。     3、投资环境改观预期不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尤为困难。预计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可实现5%的增长率,力争突破6%。     4、食品药品价格走高将抑制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预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将会在7.1%-7.5%之间徘徊。     5、“稳外贸”压力日益增强,进出口会持续止跌回稳,如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阶段性成果,极有可能助推甘肃对外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    

 

甘肃社会蓝皮书(2020)发布词

吴绍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代表《甘肃社会蓝皮书(2020)》编撰团队发布皮书成果。     《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是“甘肃蓝皮书”系列成果之一,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撰写。本书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统领,总结和回顾了过去一年甘肃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和梳理了甘肃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思考和把握甘肃社会发展实际与政策导向,提供了有益参考。     全书分为“总报告”“发展篇”“专题篇”“调查篇”四个部分,共14篇研究报告。总报告指出2019年甘肃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消费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高等。     发展篇侧重综合分析,对甘肃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总体形势、公共安全形势以及城市发展形势展开了分析。专题篇侧重具体领域,对甘肃城市社会治理、科技能力创新、就业状况及就业形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等进行了讨论。调查篇侧重田野调查,对精准扶贫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就业难症结、公共服务需求管理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甘肃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认为,2019年甘肃经济稳步运行,新动能持续增长;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就业总量达到新的高峰;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贡献明显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发展局面良好。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甘肃要着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人力资本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革收入分配,倡导理性消费;统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通过社会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从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在此要感谢各位作者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领导的支持关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社会蓝皮书的工作,谢谢! 

 

 

甘肃舆情蓝皮书(2020)发布词

许振明

    2019年以来,甘肃舆情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主旋律突出,舆情热点话题丰富,舆情热度在中高位运行,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向上向好的舆情态势正在形成,民众对相关热点问题的看法更加科学理性     从我们重点监测的数据来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81.59%的民众认为生态环境建设很重要,有88.98%的民众愿意深入学习和传播生态文明。在落实基层减负方面,广大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减负意见出台的及时,为基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认为减负重在减负不是减责。     二、民生问题仍然是民众关注的舆情焦点     舆情凝聚着民生诉求。从2019年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排名前10位的来看,“教育问题”关注度最高,排第1位,被访者选择比例达72.98%,且2018、2019年连续两年位居民众关注榜首。生态环境问题位居第2位,选择比例达到69.10%。住房问题关注度略有上升,位居第3位。排四至十位的依次是:医疗问题、养老与社会保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业问题、物价问题、反腐败和干部作风问题、扫黑除恶问题。     三、舆情传播中自媒体作用突现,但也带来复杂的信息管理问题     由于自媒体发布门槛较低,契合当下网民移动化、碎片化、快节奏的阅读模式,加上短视频比文字、图片形式活泛,易增强网民信任感与参与感,推动舆情快速发酵及广泛传播。一些自媒体存在内容失范、虚假信息等问题,加大了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信息的管理难度。     四、政务“两微一端”,成为应对突发舆情的重要平台     甘肃政务“两微一端”作为政务服务的新工具,逐渐成为在线政务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尤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务“两微一端”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舆情应对体系。     五、网上舆情正能量还须壮大     甘肃主流媒体通过内容建设、渠道拓展、平台入驻,努力触达更多网民。但网络空间极其宽广,主流媒体如何克服“高大上”内容传播与人们追求娱乐轻松这个矛盾,如何突破“网生代”与主流舆情疏离这个难点,切实抓好“新闻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网上舆情生态形成良性循环,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     六、2020年甘肃舆情形势预测     当前,甘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发展,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社会和谐进步,民众关注的各种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有效解决和改善,民众的生活环境、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预测2020年舆情态势整体稳定,发展形势健康向上向好。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甘肃县域蓝皮书(2020)发布词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0)

王建兵

  各位嘉宾,上午好     《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20)》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甘肃省统计局合作编写,评价甘肃省县域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县域蓝皮书已经成功出版了十三年,其中在2016、2017、2018年全国皮书评比中,甘肃县域蓝皮书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皮书类三等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准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标识,说明甘肃县域蓝皮书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得到学界和社会的认可。     一、下面的首先要公布的是,甘肃省县域竞争力十强县的排名     县域蓝皮书从第三方的视角,使用2018年甘肃省统计局县卡统计数据。通过8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65个三级指标,构建了甘肃省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对甘肃省86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计算,甘肃县域竞争力十强县是:城关区、西固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凉州区、西峰区、肃州区、 甘州区、 白银区、金川区。     二、八个单项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县,确定为最具竞争力县,名单如下:     1、最具宏观经济竞争力的是城关区     2、最具产业发展竞争力的是安宁区     3、最具基础设施竞争力的是城关区     4、最具社会保障竞争力的是安宁区     5、最具公共服务竞争力的是阿克塞县     6、最具生活环境竞争力的是两当县     7、最具社会结构竞争力的是城关区     8、最具科学教育竞争力的是文县     三、甘肃省县域发展的特征与建议:     通过对甘肃省86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出2018年甘肃省整体县域竞争力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而弱,区域发展差距明显;二是县域竞争力总体增强,但区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显;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低,城乡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趋势;五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六是县域教育科教投入整体不足,区域创新发展能力较弱。     四、针对出现的问题,结合甘肃省情提出了甘肃省县域经济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以县域产业培育为重点,建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二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三以黄河综合治理为目标,努力改善黄河甘肃段水环境;四因地制宜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五以生态异地搬迁为抓手,努力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甘肃,作出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实践路径,注入了强大动力。各县域要把握机遇谋划好具体工作,最大限度把中央关怀、政策机遇转化为我们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和成果,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      

甘肃文化蓝皮书(2020)发布词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 戚晓萍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在这里进行《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新书发布。作为新一年度的“甘肃文化蓝皮书”,本书最大“卖点”在于开拓创新研究内容,快速反应重大时事。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首次设计构建了甘肃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次零的突破。研究者以当前国内外文化发展指标体系为借鉴,结合甘肃经济、社会、文化省情,历经多次讨论、修改而完成。它合理、通用,能为科学评估甘肃全省及各地区文化发展状况提供重要参数。“甘肃文化蓝皮书”应用该指标体系,首次对“十三五”以来的甘肃文化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就全省文化发展总体态势而言,评估结论是:甘肃文化发展呈现逐年上升良好局面。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甘肃全省文化发展综合指数不断提高。以2015年为基准(100分),2016年上升了8.50分,2017年上升了17.28分,2018年上升了24.68分。就全省文化发展分类要素而言,评估结论是:“十三五”以来甘肃文化资源聚集度指数波动上升,文化传承创新成效显著;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稳中向好,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公共文化服务指数逐年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得到满足;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指数快速增长,有效助力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创新能力指数低位波动,文化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就各地区文化发展综合指数而言,评估结论是:甘肃各地文化发展特色不一,不平衡的发展现状日趋明显,河西走廊各地文化发展水平相对优良。评估结论显示,2018年文化发展综合指数排位前五的地区依次是:酒泉、嘉峪关、兰州、甘南、张掖。除了地区综合指数评估,报告还就甘肃各地的文化资源聚集度指数、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指数、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指数进行了评估。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密切关注甘肃文化发展重大时事。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曾就国粹传承、文物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等问题做过指示和强调。“甘肃文化蓝皮书”对习总书记关切的甘肃文化发展问题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加强研究,完成了系列研究报告和个案调查。关于“读者”的个案调查认为:“读者”作为文化服务企业,须要建构“影响力经济”体系和“一主多元”的文化产业格局,使读者品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关于甘肃“非遗”保护的专题报告认为:“非遗”保护的核心是传承,而活态传承能达到非遗保护的最终目的。关于甘肃文物资源保护的专题报告认为:合理保护、利用馆藏文物资源,能促进甘肃各级各类博物馆更好地服务社会。关于甘肃红色文化传承的专题报告认为:激活红色基因,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对甘肃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     女士们先生们,感谢大家耐心听我发言。最后,我谨代表文化蓝皮书课题组,对本书调研、写作、出版工作中所得到的诸多帮助,表示诚挚谢意。《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新书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甘肃住建蓝皮书(2020)发布词 邓生菊     我代表住建蓝皮书课题组,发布《(2019)甘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成果。《甘肃住建蓝皮书》是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和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作完成。全书分为房地产和城乡建设两部分。由两个总报告和12个分报告组成。     一、全省住房发展分析与展望     1、近年来,全省城镇居民的居住面积、居住条件、居住品质等明显改善的同时,住宅类投资总额持续扩大。从2003年到2018年,由34.38亿元增加到672.35亿元,增长了近20倍。从市州的住宅投资增速看,2011年至2017年,增速超过200%的有武威、平凉、陇南、兰州四市,增速较慢的是定西、酒泉和临夏三市。     2、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在持续增长。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呈下降(3.9%)的背景下,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116.39亿元,较上年增长18.2%。2018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0.39%,创历史新高,充分反映了房地产投资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2019年1-8月,全省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增长,尤其是住宅类投资表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我省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定位,兰州等城市房地产调控在进一步升级。     3、展望2020年的全省住房形势。一是住房调控政策趋紧。2019年,各省和重点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明显趋紧,2020年将继续这一政策导向。二是住房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相对平稳发展。预计2020年,甘肃房地产开发投资总体趋稳。“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的基本基调不会改变,市场波动不会太大。     二、全省城乡建设发展形势     近年来,伴随甘肃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全省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功能日益健全完善。     1、2018年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全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同比减少,而县城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仍在增长。作为全省首位城市,兰州市着力完善城市路网,加大了对地下管廊、排水、污水、路网等项目投入,突出彰显“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     2、全省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工作,通过全面整治市容村貌,强化对“三边一部”(公路边、铁路边、河塘边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全省城乡环境更加有序、整洁,城乡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全省农村实现垃圾集中收集、运输的行政村数量达到14847个,覆盖率为92.7%。     3、对全省14个市州的城市、乡镇和村庄的市政设施进行比较分析,一是全省主要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已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全省建制镇和乡级的基础设施在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方面存在短板。三是全省村庄的市政设施整体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甘肃城镇化发展正处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此,促进城镇建设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以人为本”理念,规划建设适宜人民群众居住、工作、创业和休闲娱乐相结合的良好生活环境。同时,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村镇基础设施的短板,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制,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引导全社会多方参与,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甘肃商务蓝皮书(2020)发布词

促消费、稳外贸、强招商、优通道 甘肃商务显现发展活力 王晓芳       一、2019年甘肃商务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9年,甘肃商务着力于“促消费、稳外贸、强招商、优通道”,商务运行显现出一定活力。     1、促消费举措有实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     以节日经济、夜间经济为重点,以“八大促销活动”为手段,以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为目标,以便利、实惠、热点、循环、安全消费为核心,繁荣活跃省内消费品市场。1-6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5.0亿元,同比增长7.2%。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进一步增强了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2、稳外贸措施到位,与东盟国家和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速走高     以“三稳”(稳政策、稳企业、稳市场)为主要抓手,主动作为,扩出口,增进口,培育新业态,1-6月,与东盟国家实现贸易总值18.2亿元,增长38.6%;其中进口3.2亿元,增长20.7%;出口15.0亿元,增长43.1%;与金砖国家实现贸易总值17.5亿元,增长42.8%;其中进口12.4亿元,增长107.2%。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实现外贸进出口14.6亿元,同比增长2.3倍。金昌市进出口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张掖市进出口增速全省第一,达到289.5%。     3、强招商重点突出,围绕“十大生态产业”不断提升会展影响力     围绕“十大生态产业”,注重“三突出”,突出精准招商、突出会展招商、突出改善营商环境。上半年,全省实施省招商引资项目1161个,到位资金1186亿元,同比增长16%。1-8月,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505个,到位资金179.4亿元,同比增长23.1%。     4、优通道持续完善商贸流通平台建设,国际货运班列运营效率提高     截止8月底,发运国际货运班列225列共9478车,累计货运23.8万吨,货值3.6亿美元,总发运车数同比增长89.7%。其中:中欧回程班列56列共3355车,累计货运9.96万吨,货值2753.3万美元。中亚班列共发运17列共1020车,累计货运3.7万吨,货值6448.1万美元。南亚班列共发运134列共4926车,累计货运8.5万吨,货值2.4亿美元;陆海新通道共发运18列共447),累计货运1.7万吨,货值2688万美元。     二、2019年甘肃商务运行环境分析     1、居民消费价格仍处于上行通道,食品药品及服务价格上涨抑制了消费规模的提升     食品烟酒价格累计上涨4.1%,上涨贡献率达60.39%。鲜菜价格远高于去年同期,鲜瓜果价格强势上涨,肉禽类价格始终高位运行,猪肉、牛肉、羊肉、鸡、鸭等肉禽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12.9%、6.7%、14.2%、5.9%、3.9%。药品价格连续三年上涨,服务类价格全面上涨成为抑制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     2、国际贸易还处于下行通道,中美贸易摩擦及原材料价格低迷抑制了对外贸易发展     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资源型产品进出口额显著降低。镍钴材料进口4.7亿元,下降82.5%,对甘肃进口下降贡献率为3.7倍,对进出口下降贡献率为6倍。二是资源型产品出口不景气,钢材出口5747万元,下降85.8%;镍出口2452万元,下降29.7%;硅铁出口3825万元,下降51.2%;稀土产品出口2251万元,下降27.1%。三是对美外贸出口比重下降。美国已从甘肃省第二大出口市场跌落为第五大出口市场,全年对美出口将减少一半。对美出口商品从230余种减少到 140余种,对美出口企业从82家减少到26家。     三、2020年甘肃商务发展走势判断     1、消费品市场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甘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保持7%左右。     2、在扩大进口的带动下,甘肃对外贸易将保持平稳发展,相关进出口指标会呈现出止跌回稳态势,如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阶段性成果,极有可能助推甘肃对外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     四、2020年甘肃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2020年,甘肃商务应围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将重点放在对内立足大方向,紧抓大项目,促进大消费;对外立足深度开放,围绕龙头项目,畅通出口路径。     1、立足大方向,紧抓大项目,促进大消费     一是围绕“乡村振兴”做文章,全面带动农村产业、文化、生态消费水平;二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社区消费便利化水平;     2、立足深度开放,围绕龙头项目,畅通出口路径     一是以加快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为龙头,把通道优势转化为甘肃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新优势;二是以建设中国(甘肃)有色金属自由贸易试验区为龙头,争取实行特色优势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政策。       甘肃精神文明蓝皮书(2020)发布词 甘肃精神文明发展报告(2020) 侯万锋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代表《甘肃精神文明发展报告(2020)》编研团队发布年度成果。     2019年,甘肃精神文明战线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为、开拓进取,保持了创新发展、巩固提升的良好态势。92.04%的被访者认为本地(本单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85.82%的被访者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有成效的,91.04%的被访者对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满意的,88.31%的被访者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发展有积极作用。     本年度精神文明皮书关注研究的重点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文明城市创建的提质增效扩面、文明村镇创建助推乡村振兴、文明单位创建的制度建设、文明家庭创建的机制创新、文明校园创建的实践创新、移风易俗和持之以恒治理高价彩礼、治理诚信缺失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机制、强化实践养成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总体上看,实践创新和制度建设是本年度精神文明工作的两个显著特征。在实践创新上,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上的先行先试、文明城市创建的提质增效扩面、文明家庭创建的机制创新、文明校园创建的实践创新等。在制度建设上,如推进《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文明单位创建的制度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化等。     针对目前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个别地区认识不到位、载体创新不够丰富、创建主体不够明确有力、有时工作合力不强、区域发展有不平衡、农村基层队伍薄弱等短板和不足。甘肃精神文明战线应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创造性地把工作部署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聚焦主题主线,坚持正确工作导向。突出主题聚焦主线,以点带面抓好重点工作,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力量使在关键处。完善科学的考评方法,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对群众创建活动实行动态分析和评价,化“虚”为“实”,变“软”为“硬”,实现精细化、动态化、数据化考评。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奖惩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实绩纳入干部绩效考核。     第二,突出铸魂立德,强化引领作用。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网站。二是强化价值引领,着力抓好核心价值观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学雷锋志愿服务、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突出品牌引领,善于把中央精神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现有工作载体的生命力吸引力,又要创造推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品牌新载体,做到老品牌有活力、新品牌有亮点。     第三,加大举措落实,持续跟进推动。通过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使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聚焦工作职责,按类别、分层次、有重点地细化、量化任务,明确实施内容、时间进度、完成路径、推进措施和目标效果,精准发力、推动落实。结合“十四五”规划制订,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方向、重点,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相配套。     第四,突出创建载体,打造亮点品牌。持续做亮叫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蓝皮书•甘肃精神文明发展报告(2020)》等特色品牌,做到老品牌有活力、新品牌有亮点。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面,可借鉴“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打造“指尖式”的模式、兰州市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同步推进的“网上号召、线下响应”模式。     第五,创新工作方式,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是坚持“上”“下”结合。在规划、设置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阵地、活动载体时,应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彰显地方特色,推出真正适合当地群众的“特色菜单”。二是坚持“新”“旧”结合。在用好传统载体、传统媒体的同时,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坚持“城”“乡”结合。农村要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推动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家庭创建,打造“美丽乡村”;城市要将精神文明建设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共发展、共繁荣。     第六,完善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善于借势借力,积极借助上级部门、文明委成员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各类媒体的力量,共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眼群众需求,工作规划制定、文明单位评选、身边好人评议要征求群众意见;运用社会化工作手段,积极打造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创建项目、活动、阵地。     第七,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整体素质。一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战线的工作者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创新载体、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方法,把工作措施转化为实干行动,真正树立“可亲、可敬、可爱”、富有人格魅力的良好形象,成为文明社会风气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0年)发布词 程黎君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代表课题组,对《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0年)》蓝皮书成果进行发布,这也是继去年平凉蓝皮书发布以来,第二次参加全省蓝皮书编写成果集中发布会!     这次发布的《甘肃平凉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是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指导下,在平凉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甘肃省社科院与甘肃省社科院平凉分院合作编写而成。全书由一个总报告和12个子报告构成,共约20万字。主要通过对2019年以来平凉市宏观经济及脱贫攻坚、文旅融合、农村“三变”、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热点领域发展现状、做法成效、形势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促进平凉高质量发展的相应对策措施和意见建议。     一、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     平凉市主动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回升,财政收支平稳增长,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基本完成,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回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经济新动能不断蓄积增强,市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     二、存在问题     平凉市经济发展虽然呈现出持续回暖、运行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环境基础稳固的态势,但也面临经济稳步增长的基础不牢固、地域和产业之间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发展短板突出、旧动能乏力和新动能不足的矛盾长期并存等主要问题,为平凉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较大风险和隐患,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发展、结构升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和矛盾凸显期。     三、形势分析与预测     2020年,随着国家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  稳投资、稳预期“六稳”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实和效应释放,为平凉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省上加快陇东地区发展形成全省重要增长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落实和S28灵华高速、光电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有利于平凉市进一步破解制约瓶颈、提质增效发展,区域经济延续总体上平稳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四、对策建议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紧抓各种发展机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活各项体制机制,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把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继续保持和巩固经济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势头,争取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聚力脱贫攻坚,奋力冲刺整市脱贫目标。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健全机制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强化作风建设靠实帮扶责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充分对接用好国家政策。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各项重大政策措施,高效对接、用足用活国家战略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最大限度将支持政策转化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做强产业调结构,切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释放煤、电、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产能,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跟踪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不断做强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四是大力推进项目落实和有效投资。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巩固扩大社保覆盖面,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保障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平凉蓝皮书作为新时代智库建设的重要载体,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编纂质量水平,切实发挥好“以文辅政、以文载道”的决策咨询和资政建言作用。也诚挚希望在座各位及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心帮助平凉经济社会发展和蓝皮书编纂工作,合力推动平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临夏蓝皮书(2020)发布词

《甘肃蓝皮书·临夏卷》发布词

马东平       《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2020 )是由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和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共同策划、实施研究的第一部专门分析研究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蓝皮书。《甘肃蓝皮书•临夏卷》对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同层面和领域进行了系统化、专业化的调查研究,展现出临夏州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特色,成果在注重学术基础的同时,更强化为临夏州发展战略布局和科学决策的对策建议。     2019至2010年 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形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健康态势。     前三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6%,全省增速排名第10。前三季度全州完成固定投资97.74亿元,同比下降2.3%。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达到17771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964元,同比增长10.1%。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2019年,临夏州在全省率先开展“3+1+1”冲刺清零工作,实现了13.49万人的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403个,广河、和政、康乐、永靖、积石山5个贫困县摘帽,使贫困发生率已经下降到1.78%,这在自治州历史上是空前的。劳务输转51.3万人,创收101.2亿元。在产业扶贫方面,把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作为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初步形成了“农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9年临夏州航空、铁路、公路和生态宜居等项目开拓创新了发展局面。临夏至大河家高速公路如期开工,兰合铁路开工复建,临夏民用机场项目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有望明两年开工建设。环刘家峡库区开发纳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工程为东乡县乃至沿线区域脱贫攻坚和长远永续发展注了新活力。成功举办“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活动,签约103个合同,开工65个项目。     4700多名“两后生”在州内外接受到良好的职业教育。加大了对营商环境、医疗医药领域、乡风文明等城乡综合整顿整治,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巩固提升示范州创建成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注入了新动力。     四、文旅为首的特色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2019临夏州相继被评为“2019中国(区域)最具魅力人气旅游城市”和“最美中国旅游城市”,2019年1-9月,全州共接待游客2243.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和30.6%,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提前一年实现“202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百亿元”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也显著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18.23%,增加到2018年的37.76%,年均增长6.5个百分点,文旅产业已经成为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持续改善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和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山水绿色美丽临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林业“三变”改革,培育壮大林业合作社,强化林草生态扶贫工作,初步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标高线要求,全力以赴抓整改、补短板。     当然临夏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困难和挑战。首先,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基础弱,脱贫存在不牢固趋势;传统产业效益低新型产业培育不足文旅产业缺乏深度融合;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经济发展与保护间矛盾突出等问题。     对于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临夏州干部和群众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二、抓住乡村振兴、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等政策机遇,提前布局发展战略;     第三、谋划和争取2020年后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援助体系,推动临夏高质量发展。     2020年临夏州和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甘肃旅游业蓝皮书(2020)发布词 甘肃旅游业发展报告(2020)   侯宗辉   主持人好、各位嘉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甘肃旅游业发展报告(2020)》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合作编研完成的第一部蓝皮书,也是《甘肃蓝皮书》阵营中的新兵。     一、旅游业发展亮点及显著成效     2019年,甘肃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目标,依托我省富集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在产业发展、节庆赛事、文艺展演等方面可谓是亮点频现、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从国内旅游市场看,截至 2019年9月,甘肃全省接待游客3.0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4%和28.3%,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人次与收入。从入境旅游市场看,同一时期,全省接待入境游客15.1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约为4318.3万美元,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第二,旅游扶贫成效显著。2019年全省大力探索“乡村旅游+” 模式推动旅游扶贫,积极融入“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有力促进了旅游与扶贫融合,预计全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0亿元,带动15万人实现脱贫。     第三,智慧文旅开启甘肃旅游新模式。智慧文旅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游客畅游甘肃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其他兄弟省份贡献了“甘肃经验”。其中精心打造的“一部手机游甘肃”,更是科技信息赋能甘肃文旅产业的新尝试,首批已有18个景区开通实景三维线上游览功能,成为游客名副其实的“金牌导游”和“文化导师”。     第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初显成效。“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敦煌的龙头带动作用,紧抓生态和艺术两个核心点,以建成世界文化旅游圣地、敦煌国际显学研修中心、丝绸之路文化制高点、国家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甘肃省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为目标的各类重点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     第五,红色旅游持续升温。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以及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红色资源不断赋能甘肃旅游业发展,红色旅游越来越“红”,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第六,“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以高铁、旅游专列、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国际航空口岸等为代表的“快进”交通网络和“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网络正在协调推进,“快进慢游”赏“如意甘肃”逐渐变为现实。     此外,像“一会一节”、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足迹、“如意甘肃彩车”斩获“创新奖”、春绿陇原展演、“一包如意走丝路”等等都是2019年甘肃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时代见证。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然,结合国内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甘肃旅游业依旧存在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小,人均消费水平低;旅游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程度不高;个别旅游品牌的市场认知度有限等诸多问题。     三、相关建议     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咨询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构建便捷共享完善的服务体系。     二是加快推进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内容建设,不断满足中外游客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需求。     三是多措并举拓展文化旅游消费的广度和深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完善产业要素,提高甘肃人均旅游消费水平。     四是在南梁干部学院的基础上,筹建会宁、哈达铺、高台干部学院,加强对外宣介,带动甘肃红色旅游发展。     五是切实担起“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广联盟秘书处责任,探索建立“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协同发展机制。     展望2020年,在众多政策和一系列新举措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必将会成为中外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甘肃出境游发展强劲 日本游客成旅甘“主力军”
  中新社兰州1月8日电 (记者 徐雪)甘肃官方8甘肃新闻
破浪稳行 有为有质
原标题:破浪稳行 有为有质 2019这一年,人民网
甘肃敦煌15岁少年勇救落水祖孙 见义勇为成同学榜样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张晓亮 马飞莉)“我甘肃新闻
甘肃:为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单列岗位
  甘肃鼓励人才下基层 为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甘肃新闻
甘肃去年发放司法救助金逾1300万元 防止“因案致贫”
   甘肃去年发放司法救助金逾1300万元 防止当甘肃新闻
近期冷空气频袭甘肃:多种天气扎堆如“开盲盒”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从多地甘肃新闻
"80后"ICU护师:捕捉瞬间细微变化,可挽救一条生命
  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王牧雨)“很多人都说甘肃新闻
甘肃护士忆战疫:见过太多真诚笑脸,收获太多感动
   (抗击新冠肺炎)甘肃护士忆战疫:见过太多真诚甘肃新闻
甘肃升级辐射安全监管网络 保障区域辐射环境安全
  中新网兰州5月11日电 (记者 冯志军)甘肃省甘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