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6项课题获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24.08.2014  20:20

近日,甘肃省社科规划办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下达会,我校6项课题获准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三。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已连续三年在省属高校中排名前三。

2014年我校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法学学科立项数在全省仍具有绝对优势。2014年省属高校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立项3项,我校立项2项,2014年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占省属高校立项数的67%(2012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占省属高校立项数的78%,2013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占省属高校立项数的80%),近三年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在省属高校的比重,充分体现了我校法学学科在全省的绝对优势,也有力地支撑了学校“法学创品牌”的学科建设思路。同时,2014年我校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项,与2012年法学学科立项7项、2013年法学学科立项8项比较,法学学科立项数有所下降,但从法学学科已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来看符合项目立项规律。我校2010-2013年法学学科共计已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与我校法学学科教师数量比较已呈饱和态势,法学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重负在肩,今后要将重心转移到在研项目的结项上。二是非法学学科立项4项,与往年法学学科立项数占绝对优势比较,非法学学科立项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的二级学院明显增多。在4项非法学学科立项中,管理学1项、外国文学1项、民族问题研究2项。从学院分布来看,公安分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各立项1项、马克思主义学院立项2项。2012年、2013年非法学学科共立项4项(公安分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各立项1项),2014年非法学学科立项数是2012年、2013年立项数的总和。目前,有5个二级学院至少有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安分院2项、经济管理学院2项、公共管理学院1项、马克思主义学院3项、人文学院2项)。非法学学科立项数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学校“法学创品牌、公安学办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发展态势,使非法学学科的综合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学校结合学科和专业特色所确定的项目申报选题导向更加清晰。从近三年的立项选题看,学校近年来在项目申报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应用性研究,注重学科交叉,注重区域性问题研究打“西部牌”,注重民族问题研究打“民族牌”的选题思路成效非常显著。四是学校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和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教师项目申报的积极性和科研潜力,已形成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结合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趋势来看,项目立项学科和二级学院分布越来越广泛,项目申报人从以青年教师为主发展为全体教师积极申报的良好态势。2014年立项的6项课题中,教授申报立项的课题占4项(姚文振、林军、姚万禄、王平),同往年比较,教授申报课题的高立项率在全校教师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引领效果。

学校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良好发展态势,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申报论证和项目资助的力度,健全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法学创品牌,公安学办特色,法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明确“立足西部民族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法制建设,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重点突破”的科研工作定位,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国家级项目促科研、促团队建设,以国家级项目凝练学科方向的项目申报工作思路,继续加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和政策支持力度,以政策带动科研,以管理促进科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学科交叉为路径,以特色研究为突破口,以打造精品为目标,构建学科、平台、队伍、项目、服务、制度和保障等七大体系,进一步激发各二级学院的科研潜力,全面提升科研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提高我校综合科研实力。

附件:

1、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一览表

2、2010-2014年度国家级、省部级立项项目分布统计总表

3、2010-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分布一览表

4、2010-2014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分布一览表

5、2010-2014年度教育部项目立项分布一览表

6、2010-2014年国家其他部委立项项目分布一览表

7、2010-2013年度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分布一览表

8、2010-2013年度省科技厅项目立项分布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