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消协发布2015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05.01.2016  10:33

  原标题:市消协发布2015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中国甘肃网1月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通讯员 周婷 记者 袁文波) 元旦假期,兰州市消费者协会面向社会发布了2015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15年全年,市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017件,解决率为98%,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9.08万元,加倍赔偿7件,加倍赔偿金额3751元,支持消费者起诉16件,接待来访、接受咨询3750人次。

  2015年度受理解决的2017件投诉中按类别分,家用电器、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生活、社会服务类仍是今年消费者投诉的热点。2015年度在受理解决的2017件投诉中按性质分,质量、价格、合同、售后服务、其它投诉较为突出。

  2015年,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的投诉是焦点,当年受理解决投诉271件,占投诉比例的13.4%。市消协认为,一方面是商品本身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由于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购买量较大,因此相对应的投诉量也较大。

  在商品和服务大类中服装鞋帽类商品的投诉量206件,占投诉比例的10.2%,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本身对服装、鞋帽的需求量就比较大,加之商家的各种促销、店庆、让利、打折等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眼球,使得购买力上升。

  预付式消费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一些经营者缺少责任及诚信意识,加之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仅上半年有91件预付式消费投诉涉及关门停业,经营者关门失踪。

  在消费者投诉的合同问题中,汽车、家具、商品房等商品和销售、餐饮、互联网等服务行业均为合同纠纷的集中区。格式合同中消费者往往分不清“定金”“订金”、“保证金”、“诚意金”等预付款的实际定义和功能,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在双方签订的格式合同中被商家设置的不平等条款限制,因此在他们要求商家退还所交预付款项时,对方会以各种理由拒绝。特别是在营销合同问题投诉中,承诺容易践诺难成为有些商品和服务行业通病。商家单方变更合同、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合同欺诈等合同违约问题较为突出。

  汽车消费领域的投诉、纠纷也在逐年上升。主要问题,一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仪表盘等主要部件问题多,常出现漏油、漏气、怠速不稳、表盘不准等问题;二是有些修理人员资质不够,维修技术差;三是有些4S店虚构故障,诱使消费者更换零配件,甚至使用劣质假冒零配件,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四是消费者购车时经销商不及时交付车辆的合格证,导致车主延缓办理牌照;五是检测鉴定难。

  追求健康是每个人的头等大事,尤其是身体各项机能日渐衰弱的老年人。但是,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想要强身健体的心理,以及辨识能力较差的特点,打着举办养生讲座、产品试用的名义,讲师声情并茂、天花乱坠地“普及”健康常识、治疗方法,实则在讲座中讲师的激情游说提及高价产品,诱惑消费者会后联系购买,冲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