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历时10年创作民俗系列国画 忆兰州旧时风情

26.01.2018  00:52

兰州画家王鸿庆在画室中创作一幅“老兰州”民俗国画。 郝赢 摄

  中新网兰州1月25日电 (闫姣)“兰州牛肉面现在广为人知,羊皮筏子、刻葫芦都有人知晓。我画的是已经消失或快消失,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的老兰州。”年逾七旬的兰州人王鸿庆10年时间已创作了200多幅“老兰州”民俗国画。

  2014年,王鸿庆的“老兰州”系列国画在兰州城市学院展出后,越来越多的人请他创作历史怀旧系列的国画。

  王鸿庆自小喜爱画画,5岁起就陆续拜师学习绘画。工作后,业余时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王鸿庆告诉记者,从小就听爷爷讲述老兰州的故事,创作“老兰州题材”的国画一直是自己的梦想。

图为王鸿庆所创作的“老兰州”系列国画《兰州水车园》,此画是以翻拍百年前照片为依据。 郝赢 摄

  此后,王鸿庆开始开始筹备这一题材,直到他60多岁时才完成了一幅画。“没想到展出后受到许多人关注”从此,激发了他创作“老兰州系列国画”的信心。

  为了让老兰州民俗画同时具有文史性、考古性和艺术性,王鸿庆花了大量时间收集素材。通过纪录片、杂志等收集照片,为了要到一张“兰州卧桥”的老照片,王鸿庆对朋友“软磨硬泡”了一年多时间,“诚心所至”,朋友终于将照片赠予他。

  王鸿庆老人之前是去图书馆或者托人打听寻找老照片。“现在许多老照片都当文物保存,只能翻拍,然后回去看着画。”他目前已翻拍了近百幅反映老兰州的照片。后来,他又学会上网寻找素材。

  《甘草店》是王鸿庆系列国画中印象较深刻的一幅。此画灵感源于他儿时跟母亲回娘家的一段经历。“当时路上经常有土匪出没,因此留下个习俗,只要店里有人出门,所有人都要站在门前目送他们远去。”王鸿庆说为了精益求精,他看了很多马车的资料,还拜访了一位祖父是赶马车的朋友。尽管如此谨慎创作,画中的马车还是被赏画的一位老人看出马车轱辘上的钉子画错了。“钉子要这么钉,马车走几步就散架了。

图为王鸿庆所创作的“老兰州”民俗国画《甘草店》。 郝赢 摄

  王鸿庆创作的“老兰州”系列国画分为老兰州民俗、交通以及老兰州人等,按其重要性画纸分为丈二、八尺、六尺等规格。

  到过兰州的人都知道“中山桥”“黄河水车”等老兰州的“名片”。《兰州水车园》是王鸿庆以百年前的老照片为依据而创作。画中的几位老兰州人乘坐羊皮筏子在横渡黄河,4架水车在画中十分亮眼。王鸿庆介绍,水车是当时兰州居民赖以灌溉田地和供应饮水的工具,画中的水车原型直径达75尺,每座水车中可载73只水斗。王鸿庆在画中写到,“当时黄河两岸所见水车无数,唯有兰州水车最大。

  平时,王鸿庆从晚上八点开始创作,直至次日凌晨四点方才休息。他说,白天画室人太多,易被打乱思路。儿子看到年事已高的父亲如此劳累,劝父亲不要再画了,平时多休息。王鸿庆告诉记者,“越老就越恐慌,只想多留下些东西。”“老兰州”系列国画已暂告段落,但王鸿庆说只要有新素材,他就会接着画。(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