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省经济工作展望

03.01.2017  19:32
来源:甘肃日报

  2017年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


  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十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明确提出新的一年我省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扭住培育增长点这个关键,打造接续新动能这个引擎,强化抓项目投资这个支撑,守住有效防风险这个底线,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把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动摇2017年我省计划安排煤炭去产能任务186万吨,坚决处置“僵尸企业”,引导企业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省当前经济发展的症结在供给侧,关键在结构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事关发展全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


  对此,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的着力点将放在去除无效供给、提升低端供给、创造有效供给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上,努力实现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回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年,我省聚焦过剩产能、房地产库存等多领域,成效逐步显现。经济新常态下,我省经济总体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省上下必须认识到,2017年在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随着钢铁、煤炭等价格回升,不仅去产能难度加大,而且已经去掉的一些产能有可能死灰复燃。相关执纪执法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和标准,创新和采取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坚决出清过剩产能。去杠杆不但要控制总杠杆率的上升,更要通过注入国有资本预算金、政府引导基金提高股权融资比例等手段,激活企业土地、厂房等闲置资产,推进企业资产证券化,引导企业逐步解决杠杆高问题。


  降成本要综合施策,我省将继续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加大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工作力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审批环节和相关中介费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补短板要软硬结合,“”就是要重点完善产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等制度机制,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就是要全面落实省里加快补齐短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成为补齐发展短板的重点,省委省政府贯彻新发展理念“1+19”系列文件中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就是要重战略谋划、强区域发展的方向感,重优势发挥、强首位产业的主导性,重主体培育、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重平台打造、强经济园区的集聚度,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劳则劳,力争在“十三五”时期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特色园区。


  以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是我国稀土行业唯一能够实现稀土全部分离的企业,但由于原材料和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加之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产品需求低迷的双重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这样的现象在我省并不少见,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产业链短、产业体系不完备、结构失衡造成的。


  省委省政府分析认为,实体经济一直是我省的经济命脉,国有工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根基,把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形成国有经济、非公经济、县域经济和民生经济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特别是省属大型企业要制定核心战略和发展规划,打造知名品牌,不断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扭住培育增长点的关键不动摇


  2017年的经济工作,培育打造新的增长点,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要害所在。


  长期以来,我省重化工业比例始终在70%以上,这样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我省发展受市场波动冲击大、回旋余地小。而当前我省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着力培育新增长点、打造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要推动内涵式增长优存量,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力度,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业装备、能效环保、安全生产等水平,重点打造石油化工及合成材料、装备制造等8大优势产业链和有色金属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6大产业基地,推动企业发展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其次,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是过去拼资源、拼能耗、拼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也不是单纯摊大饼、上项目、扩产能,而是要着眼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增长集群和支撑,也就是推动新增长点以外延式增长来扩增量。


  再次,培育新的增长点抓住特色是关键。我省“”字号的产业和产品较多,推动替代式增长的领域和空间很大。没有过剩的产能,只有落后的产品。产能为什么会过剩?就是因为产品不适销对路。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要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以优质供给创造和激发需求。


  最后,培育新增长点还应推动联动式增长升总量。近年来,我省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但仍呈现出分化加剧的态势。对此,省委明确要求,要深入研究分析各区域和次区域发展状况,完善和落实差别化的区域经济政策,特别要推动兰白、酒嘉、金武、平庆等区域融合联动,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优势,打造新的增长极,支撑全省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


  当前,新动能就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的一年,我省将更突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龙头作用,深化与上海张江示范区的创新合作,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扩大科研院所和高校自主权,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进一步突出实效性抓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转化平台建设,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实现科技需求侧同技术研发侧、转化侧之间的无缝对接。


  新的一年,项目投资支撑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我省经济体量小,在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有效需求,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强度,深入实施“3341”项目建设工程,发挥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关系到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过去一年的实践表明,因为经济欠发达,无论是增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还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都有大量的有效投资需求。我省将紧紧围绕棚户区改造、生态环保等多领域,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建设,精心谋划和实施一批优质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吸纳投资、调优结构、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同时,强抓经济、生态、文化等重大战略平台建设,疏通平台载体吸附项目投资的通道,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平台载体升级。


深化改革向重点领域纵深推进


  当前,经济工作统领全局精髓在于改革,亮点在于改革,强大的内生动力源于改革。


  改革千头万绪,哪些领域是改革的发力点?


  省委十二届十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任务艰巨而繁重。我省上下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坚持正确方向、问题导向、为民取向、破题取向不动摇,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着力加快行政审批、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随着夯基筑台、立柱架梁的改革措施陆续推出,我省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完成,改革将往纵深推进。


  国资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我省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意见和22项配套方案,构建了总体方案与专项方案相配套、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改革制度体系。2017年,我省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加快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两手并重推进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力保障。我省将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涉及民生领域,除了已经落地的改革方案,我省将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构建更加便民快捷的社保服务体系。


  开放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7年,我省将着力提升门户地位。立足地缘区位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矿产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支持政策叠加等优势,打造向西开放大门户,进一步抓好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提升兰州中川、敦煌、嘉峪关3大国际航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3大国际陆港建设水平,加密国际航线和国际货运班列,推进铁陆航多式联运,增强向西开放的纵深支撑。同时,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提升我省对接中西亚、连接南亚、衔接东亚的重要经济走廊和开放门户地位。


  开放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支撑。兰州新区,兰洽会,敦煌文博会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将成为贯穿开放共赢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产能合作将继续深化。一方面要深入落实我省与国家发改委签订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框架协议》,注重发挥白俄罗斯等8个境外商务代表处作用,推进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加大引进来力度,加快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引进一批有规模的外向型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完成2017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任重而道远。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就要求全省党员干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奉献和担当精神,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推动2017年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