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2011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形势分析报告

30.05.2014  23:38

  今年以来,徽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总纲,以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扩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确保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了准确掌握农民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为上级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徽县农经站在全县15个乡镇选取50户农户(223人)对2011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预测分析。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1698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工资性收入预计为57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8%,比上年增长18%;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预计为947.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8%。比上年增长5.6%;财产性收入15.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0.9%,比上年增长65.2%;转移性收入161.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5%,比上年增长36.5%。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全面增长。
  今春,全县18.02万亩小麦和6.55万亩冬油菜普遍受旱,各涉农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抗旱保春耕,收到了良好效果,农作物长势良好,夏粮喜获丰收。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涌现出了江洛银江新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高桥黑松育苗基地、水阳乡特种养殖场、虞关、榆树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发展新亮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052万元,“两免一补”资金1069万元,报销农村居民医疗费545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1829万元;全县劳务输出人数达3.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2亿元。
  (一)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幅平稳,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预计为947.5元,占总收入的55.8%。比去年同期增长5.6%。增长态势良好。其中:第一产业获得的收入为895.3元,比上年增长19.6%。产量的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第一产业增收的主导因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获得的收入分别为30元和22.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75.6%,增长快速。
  (二)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逐步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011年上半年,我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574元,比上年增长18%。主要原因:一是我县加大了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企业效益发展良好,农民从中的收入不断增加,二是政府把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发展富裕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效,打工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收入也不断增多。
  (三)财产性收入同比增幅较大,是农民家庭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预计2011年上半年财产性收入为15.2元,比上年增长65.2%。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家庭存款余额逐年增多,有存款的农户也一年多于一年。
  (四)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
  预计上半年转移性收入为161.3元,比上年增长36.5%。由于在外务工人数增多,务工待遇提高,寄回和带回收入明显提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有所下降。随着物价的上涨,农业生产经营费用一路攀升,推动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压力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已进入减缓阶段,滞留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多数文化素质偏低、择业观念陈旧,年龄较大,其就业竞争力不强,加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难度,靠劳动力转移数量为主来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已明显减弱。
  (三)农村金融支持相对滞后,服务“三农”内在动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多数农民想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扩大再生产,但通过金融部门贷款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民间借贷又存在较大风险,资金短缺问题始终困扰着农民,“贷款难”、“难贷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难题。
  三、我县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一)狠抓特色产业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县自然条件优越,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投入,坚持“川坝瓜菜万元田、半山果粮创多千、深山林缘畜药菌、四旁緑荫庭院禽”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核桃、银杏、畜牧(牛、猪、鸡)、瓜菜(蔬菜、西瓜)四大主导支柱产业,着力培育芳香植物、苗木繁育、速生用材林、食用菌四大区域优势产业,注重发展中药材、烤烟、蚕桑、板栗、玉米制种、水产养殖、中华蜂蜜七个特色产品。核桃、蔬菜、“三蒜”、西瓜、烤烟、生猪等一大批优特产品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支撑。
  (二)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深挖农民增收潜力。
  全县土地流转的农户4191户,涉及15乡镇213个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707份,建立台帐1799套,土地流转面积16800亩。广大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增加了收入,全面加快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落实惠农政策,开辟农民增收途径。
  今年,我县继续把中央和省上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