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平襄诗魂》——定西通渭小曲戏剧目活态保护走笔

18.12.2015  18:09
原标题:评说《平襄诗魂》——定西通渭小曲戏剧目活态保护走笔

定西市的通渭小曲戏于2011年5月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他们又创作出新剧目《平襄诗魂》搬上乡村舞台,并来兰州双城门“金城第一戏楼”上演了这台省城有些观众不太了解的小曲戏。个中艺术创作的辛劳与保护“非遗”的热忱,以及通渭当地厚实的文化积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观众全然看在眼里,深受感染。

我省各地民间的小曲挺多,也各具地域特色。通渭小曲戏保持了甘肃最基本的音乐元素,把当地历史流传下来的“小曲”与戏剧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了别具风彩的通渭小曲戏,且具有“套曲”、“帮腔”和“差异性”三个艺术特征。当地研究者认为通渭小曲戏归类为“通渭境内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因其戏调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浓厚,脚本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充分体现了通渭人民淳朴善良、忠厚老实的优良传统和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追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长期衍变,小曲戏艺术已融入通渭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之中。据统计,通渭小曲戏的曲调多达253个,整理成册的剧本有126个,主要有《卖水》、《顶砖》、《闹书馆》、《明月楼》、《全家宝贵》、《杏元和番》、《刺目劝学》、《王祥卧冰》、《兄妹观灯》等等,多是涵有施仁劝善、尊老爱幼、至诚至爱、勤奋向上的传统美德,因而至今流传在当地村镇的农家小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文娱生活。

平襄诗魂》是通渭的小曲戏老艺人和“非遗”保护人员共同创演而热诚推出的一个最新剧目。说的是东汉时期,古平襄城(即今通渭县平襄镇)有一对夫妻诗人——秦嘉、徐淑,二人少小皆很孤苦,但敏而好学,青年时代已才华出众,精善诗文,步跻诗坛,成为驰名全国的“夫妻诗人”。其诗文情辞肯切,韵味悠长,平易近人,为五言古体诗开创了历史先河,颇受历代诗论家和诗选家的推崇称赞。《平襄诗魂》正是记述了他二人的爱情与诗作经历,缠绵悱恻,生离死别,以诗为媒,以情相许,青竹为马,心心相印,有着浓郁、凄美的抒情风格,故而让观众感受到秦徐诗人永结伉俪的佳话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化景象。

令人惊喜的是,这样一出小曲戏的创作、演出与运作竟是今天被远近乡镇民众非常欢迎的民间剧社——通渭县晨曦小曲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亦即原马营小曲协会的演出团所为。《平襄诗魂》是展示通渭历史延传至今精神家园的生动写照,是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灵性结晶的新成果。该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农民,甘当小曲戏的传承人。他们来省城兰州演出后听取意见再作加工,并在全省巡演,还要去西安、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演出,“泥腿子还准备出国交流!”这种创演态势令人敬佩。

这个演唱团2007年11月成立,团长就是通渭小曲戏协会的主席夏旭东。该团业务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将当地早期的小曲戏予以认真搜集整理,出版《通渭小曲锦集》,并请潘守宽老一辈艺术家重新编写适应民众生活诉求的各种小曲戏新剧本;他们还将早先小曲戏“随凑随合,一唱而散”的演出旧习予以改变,迅速走上正规有序完整的演出方式,将自己的小剧团逐步营造出编剧、演唱和伴奏有机结合的构架,锐意增加“造血”功能,增强演出生命活力。仅就剧目来讲,新整理的传统剧目和新编的现代戏、历史剧达60多出,都是他们上演的内容。近年来该团大小场合的演出上千场,在省内外“非遗”保护演出节会上屡次获奖,很受专家和普通观众的广泛欢迎。影响与日俱增,也越来越多地吸引到包括新华社、央视在内的省内外新闻界、音乐界与“非遗”保护部门的热情关注和支持。西安、成都、杭州和北京音乐学府的专家教授和研究生们好几次来通渭搞调研,随访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要不是来到通渭,真还品味不到这么好的旧调添新词的地方小曲戏”。这种“演出去、请进来、再演出去”的交流方式有力地促进着通渭小曲戏的生存与发展,给这个只有21人的小团社平添了诸多的机缘与活力,形成了创演实践的良性循环。

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马营小曲戏协会和剧团深明这个理。名列“非遗”保护项目,喜则喜矣,并非“保护”就完结了。要组织人员不断实践,持续推出新作,在编演中真正实现活态传承,用精品剧目引领小曲戏的流传与发展,这才是真真要下功夫的事情。虽然说《平襄诗魂》是通渭艺人最新创编有着浓厚地方特征和文化义涵的剧目,情节简捷,故事明了,演出质朴,风格古雅,曲调尤为丰富悦耳,但还有加工、完善的空间,如戏剧性尚需适度的加强、合理的安排,次要人物要有一定相关情节的表演对接,演出气氛需要更加活泛一些,音乐与剧情的衔接要更紧密自然一点,“打领带”的帮唱人员需要调整装束,舞台画面尽可能要统一,更要有美感。

在我看来,目前《平襄诗魂》的演出样式已接近于戏曲的演出形态,可以说这是从民间传统的小曲说唱样式向完整的戏曲表演衍进的过渡状态;坐唱的曲艺搬上舞台表演就是一种进步与衍传。通渭人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智慧。虽然肯定还有很长的艰难路要走,但照此活态保护的有效方向发展下去,生发出新的“戏趣”和舞台上的小曲戏表演模式,那么通渭小曲戏可能成为甘肃的又一个新的戏曲剧种,这不仅对通渭小曲戏是福音,更对保护、发展我省的地方戏曲生态环境和戏剧演出的多样性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