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扶贫工作纪实
历史的潮流总是奔涌向前,
伟大的事业犹须披荆斩棘。
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次迎来命运接续的关键时点--
回顾过往,用30余年时间让7亿多人快速摆脱了贫困,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中国奇迹”举世瞩目;
展望未来,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将首次告别绝对贫困。
让全体中国人民迈入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球大势,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扶贫举措,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2012年12月29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4天的习近平,在元旦前夕来到了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这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崇高使命--
贫穷,人类社会的顽疾,与文明发展相伴相生。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贫困有着切肤之痛。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农村地区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众多。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时说。
“习近平同志就任总书记以后,国内考察的第一站是改革前沿深圳,第二站就是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专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体现出党中央对扶贫开发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放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扶贫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人民福祉、国家长治久安。”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
这是从未忘却、始终如一的牵挂和实践--
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和村民们一同辛苦劳作,一干就是7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能够好一些的愿望,一直根植在他的心中。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地区担任地委书记。当时的宁德还十分贫困,习近平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推行“四下基层”作风、强调“弱鸟先飞”意识、提倡“滴水穿石”精神……在宁德工作期间结集而成的《摆脱贫困》一书,凝聚着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种种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