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服务地方经济

01.03.2017  18:08

近日,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简称西北研究院)揭牌并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第二次会议。甘肃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西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及西北研究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甘肃省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科研单位及高校专家出席会议。

甘肃省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自2014年省科技厅立项培育建设至今,始终瞄准国家和甘肃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持续开展具有原创性高水平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已取得较为显著的科技成果。实验室创新团队围绕极端环境中的特色微生物资源开发开展研究,致力于西部极端环境中特色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研发和应用,在微生物污染物降解及固沙方面均取得新的进展。在低温高效原油降解菌筛选与研究中已建立了极端环境链霉菌资源库,筛选出一株具有潜在高效、低成本抗生素发酵反应器的菌株-热丁香链霉菌SPC6,这是迄今发现的非寄生型链霉菌中基因组最小的链霉菌;研发了一种原油降解菌的快速筛选方法,为深入研究低温下原油降解机制提供了基础;开展极端环境微生物产抗生素资源研究,已发现3种新型抗生素。通过这些研究为新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菌株资源,为合成稀有抗生素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表达操作系统及科学手段,在抗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开发、典型功能微生物开展污染物降解、微生物固沙及微生物制药的研发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目前已出版《极端环境微生物学》专著1部,仅2016年已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12篇。

李文卿厅长在致辞中指出,希望实验室全体成员不忘初心、奋勇前行,紧跟国际热点与前沿,加强问题导向,不仅要做基础研究的开拓者,还要努力争取将成果应用到社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好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学术会上,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还审议通过了实验室开放基金,确定将“文物的微生物防治”为实验室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建议实验室下一步结合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搭建好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平台,加强极地和对外行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