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静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21.05.2015  17:38

  (通讯员 韩发强 王蕾)

  如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连接市场与基地的纽带、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平台,其作用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日益凸显,已成为当前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

    一、基本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施行以来,静宁县已注册登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84个,其中种植业163个(果业专业合作社144个,马玲薯专业合作社4个,土特产专业合作社12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个),养殖业89个(养鸡19个,养牛30个,养猪40个),农资经销服务32个。28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2万人,带动农户4万户,共有合作社成员股金4.6万元,2013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近5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为农村各项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一是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如于2007年7月注册成立的静宁县格瑞苹果专业合作社,先后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多亩,邀请全国各地的19位专家学者分期次培训果农,引进推广国内外苹果先进栽培技术100多项,建成乡镇级工作站19个,村级服务点158个,注册了“葫芦河”商标,建成了静宁苹果采购网站、静宁有机苹果网站,通过“农超对接”订单,在北京华堂、家乐福等30多家高端超市累计销售5500多, 2013年,该合作社果品销售实现收入7500万元,合作社盈利达到380万元,为助推全县果品产业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是助推了农民收入增加。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转变,不仅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如由静宁县治平乡创新果友、小泉果品专业、果康园果品、琴文果业、海通苹果、百祥果业专业、永富果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于2013年3月成立的“静宁县静果生态果品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已由当初的20户发展到至今860多户涉及人数5000多人,发展果园20000多亩,挂果面积15000亩,并建成了杨店,安宁,伍坪,阴坡,大庄,刘河,后沟,朱堡,陈峡,马合,柳沟等12个果品生产专业村,确定了“五个一”的发展理念,即一种模式(党支部+联合社)、一个中心(服务三农)、一份股权(入股集资)、一套制度(联合社规章制度)、一条路子(一村一品),从根本上现实农户和合作社的双利共赢。2013年,年创利润660万元,户均收入6.6万元,比没有入社的果农年收入平均多出1.3万元。

  三是培育了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产业为依托,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而组建起来的经济组织,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以合作社为主体组织农民培训,把课堂办到田间地块,农民参与热情高,通过合作社培训、示范与指导等方式,向农民传播新技术、新信息,能结合产业的特点,使培训更有针对性,专业性,农民容易接受,而且覆盖面广,培训效果显著。真正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现代发展理念的农业经营者。

  四是维护了社会和谐。专业合作社紧贴农民群众,联系当地实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尊重农民意愿,集中农民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供群众选择,并在为群众所接受的基础上及时采用,这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推进农村民主法制进程。如县辉煌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每年都组织唱一台秦腔大戏,为广大农户发放农业适用技术资料,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不仅丰富了广大社员和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有效提升了社员的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守法意识。

    二、存在问题

  尽管全县在引导农民自愿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发展过程因受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其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和难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创办目的不纯,组织导向作用不明显。从群众层面看,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以及小农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对发展合作组织还存在顾虑,入社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从政府层面看,对新时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扶持指导不力,导致各类合作组织发展缓慢,规范化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制约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数是为了争取取国家的扶持项目和补助资金而成立的,甚至个别的合作社只是为了套取国家补贴资金,这些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是徒有其表,并没有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进行正常运作,更没有组织成员开展相关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资金短缺,科技支撑乏力,引领作用没有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没有验资程序,只是由成员相互认可并在申请材料和章程中做出记载即可,真正出资到位的极少;农民以实物出资不需进行评估和过户,而实际上这些实物基本上还在农民自己手里,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流动资金。极少数合作社表面上看有联合入股人,实际上是一个人领办,一个人支撑,得到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少。受经济实力、市场风险等影响,广大农民对发展加工、销售等高附加值的专业合作社涉足不够。大多数专业合作社仅停留在种植、栽培等生产环节,而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等投入很少。

  三是制度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到位,助推社会综合治理不够。部分合作社的资产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市场准入门槛的过低,日常监管政策的宽松,直接导致了一批“五无”(即实际无成员出资、无场地设施、无审批手续、无管理机构、无经营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诞生,加之由于《合作社法》及《条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定期参加年度检验未做规定,因此工商部门无法通过年检获知合作社成立后的经营状况。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着地方政府配套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尤其在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困扰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没有使其成为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四是经营管理乱,开拓市场能力差,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都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民主管理制度不落实,不能真正按章程办事。部分合作社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会计账簿,只有内部收支流水账。在日常管理中不能发挥作用,基本上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导致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大。农户、企业、合作社相互联结不紧凑,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共生共荣的联结机制,普遍存在规模不大、领域窄、力量弱、功能小、发展速度不快、合作关系不紧密的现状。如全县284家合作社,大多数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缺乏对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这方面的认识,使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层次得不到提升,开拓市场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竞争力很难增强。

    三、对策建议

  1.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精神,建立合作社参与项目落实机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扶持力度,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安排等方面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相互支持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社通过经济政策、典型示范、惠农措施等手段引导其规范发展。2.强化科技服务,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等各类培训,实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经营者的素质,通过“能人引领”从而发展“大户”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能手,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引导、纽带、和科技普及作用,形成“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格局。要将合作社人员培训列入“阳光工程”计划,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开展对外交流、培训,逐步形成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骨干队伍体系。要支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选聘大学生作为理事长助理或经理,对合作社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适当奖励,切实做好人才保障工作。

  3.健全部门机制,强化规范化建设,助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有经济功能,又有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既是农村经济组织,又是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行政,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根据各自特点和技术装备优势,加强技术、资金、物资等项的扶持力度,共同搭建全社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的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或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使社员不仅可以在经济上受益,而且在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文化意识、守法意识等方面得到提升。

  4.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我县是国家划定的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之一,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扩规模、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苹果产业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跃升,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要重点围绕果品生产,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鼓励合作社积极争取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认证,积极开展营销网络建设,有步骤地筹建农产品经营风险基金,牢固利益机制,把静宁苹果的品牌推介出去。要围绕生产、加工、包装、贮销各个环节,大力扶持培育与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能够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龙头企业,延伸果品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