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泾川:聚焦舌尖上安全

19.06.2014  13:32

   中国甘肃网6月19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胥富春)近日,泾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监管干部在与记者谈到食品药品安全时说,他们的工作,是以刀尖上跳舞的精神来保证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因为食品药品安全光靠监管是不够的,需要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三方共同努力。而一旦发生问题,社会各方往往会指责监管不力。何以如此说呢?

  首先是监管力量跟不上。据这个局负责人介绍,食药监管体制改革以来,泾川县乡村三级网络很快建成,每个乡镇配备3至5名专职人员,村级也确定了协管员,应该说队伍比以前壮大得多了,但面对全县2000多户经营者、数十万消费者,他们仍然整天小心翼翼,生怕哪儿出问题。其次,食品药品的安全性时刻处在变化之中。早上安全的食品药品下午可能就不安全了,甚至前后几分钟都有差异。第三,缺乏监测仪器,就算有足够的仪器,也不一定赶得上时效。

  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对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上,如索票制度的健全完善等。食品安全此前由工商部门管理时,就曾推行“食e通”,通过这个电子设备,把食品流通的进销存每个环节扫描记录下来备查,但这个科技手段推广得并不顺利。据介绍,泾川县共有食品流通经营单位1079户,已安装“食e通”735台,但实际使用的仅200台左右。有些人嫌麻烦不用,有些农村经营者因年纪较大,确实不会用。

  “12331”举报电话发挥了重要作用,只要消费者发现食品药品方面存在问题,都可打这个举报电话。市县乡各级也通过这个渠道查处了一些问题,但这个电话也存在被滥用的现象,一种情况是商家之间恶意竞争,这家举报那家;另一种情况是消费者对经营者有所不满,如砍价不成等,就打电话举报称其提供的食品有问题。接到举报,监管人员就得到现场检查,但这两种情况往往不存在问题,造成监管力量的浪费。恶意拨打“110”报警电话,情节严重的可被治安处罚,而恶意拨打食品药品监督举报电话他们无力处理。

  理解监管之难,有助于我们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也就是说,食品药品的安全,不要完全寄希望于监管部门。如何自我保护呢?主要是查看食品的批号、包装、保质期,三无食品不能买,包装破损、超过保质期、霉变的食品不能买,更不能食用。

  当然,食品药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还是在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诚信无欺,不存侥幸心理,才能最大限度保证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