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泾川新农村建设内外兼修

17.08.2015  10:13

  原标题:泾川新农村建设内外兼修

  通讯员 罗保虎

  八月的泾川,花香扑鼻,伴着缕缕清风穿梭在乡村深处,只见错落有致的村落民居,底气十足的新型农民及交相辉映的现代文明,将美丽乡村的精气神形展现得淋漓尽致。

  智慧定位村庄各具特色

  在党原乡高崖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曲径通幽的深处诗意地栖息着100多户错落有致的小康屋,微地形和绿化区将这些小康屋和原有的雷祖庙巧妙地搭接在一起,映衬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省规划设计院的指导下,我们打破了原来整齐划一、矩形排列的布局,把园林化村庄理念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这种风格。”党原乡党委书记刘贵明说。

  这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精妙构思,无不彰显着美丽乡村建设者的智慧和眼光。为避免千篇一律,该县按照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探索出了产业型、文化型、商贸型、生态型、旅游型、田园型等各具特色的村庄建设模式,引导全县建成美丽乡村107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增强。

  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内涵丰富

  “这边广场平又宽,那边建起幼儿园,舞台超市卫生所,老人有了幸福院,环境美来空气鲜,日子赛过活神仙……”说起村里的变化,高平镇三十铺村农民史东儒如同说快板似的尽情“卖派”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县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行路、吃水、住房、上学、就医、文化娱乐等问题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资源,全县累计建成通乡通村油路550公里,新修、改造农民新居3.1万户,68个中心示范区域内水电路网、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该县注重保护传承每个村子原有的民俗文化,为美丽新村植入了特有的文化元素。党原乡高崖村有皮影艺人,村上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特意建了一座皮影戏社,并在村道沿途装饰了剪纸、脸谱、砖雕等民俗元素。在玉都镇康家村,100多户群众不仅住上了小康屋、小别墅,村上还建起了民俗风情园,石磨、牛车、木犁等物件散发着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模拟的农家连锅灶炕台、毛驴磨面等生活场景更是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主导产业支撑群众口袋鼓起来

  在飞云乡南峪村,白墙黛瓦的小康屋掩映在绿波荡漾的果海之中,此起彼伏的谈笑声从果园深处传来……

  正在果园里忙碌的杨兴发一见有人来,便忍不住夸起了这致富的“金果果”:“这几年靠着务苹果,大伙住上了小康屋,情况好的还开上了小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美!”杨兴发的这7亩果园从前年开始挂果,去年卖了12万。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杨兴发去年在村子中心区域盖了一座二层小洋楼。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主导产业的支撑,群众的口袋鼓不起来,美丽乡村终究只是一件华丽的外衣。”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说。基于这一认识,该县始终把发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特色产业、让农民富起来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栽植果园50.6万亩,种植蔬菜14万亩,饲养牛25万头、鸡285万只,形成了塬区果畜、川区菜畜、山区草畜的产业发展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

  在持续发展果菜畜三大特色产业的同时,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旅游这一新型产业也在泾川农村悄然兴起。泾明乡白家美丽新村建成后,头脑活络的王海春投资22万元,在鱼塘旁盖起了一院农家乐。“一天来这里吃饭的不下50人,五一开业到现在我净挣了5万多元。”王海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