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09.07.2014  16:17

  原标题: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崆峒区把农技推广作为助农增收的有效“引擎”,全面启动了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创新试点,探索建立乡镇和村组农技推广新机制,使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农技知识惠万家

  去年7月,马铃薯晚疫病在崆峒区中度偏重发生,同时混发了早疫病、叶斑病、灰霉病。自发现疫病以来,该区发挥农技优势,使8.1万亩马铃薯全部落实了叶面喷雾防治1-3次,通过防治基本遏制了疫病的发生,平均亩挽回损失283.9公斤。

  花所村蔬菜示范园蔬菜大棚的主人高生伟7月3日告诉记者:“现在农业生产月月都有‘明白纸’,农技人员成了咱知心人。”他所说的“明白纸”是区农技推广中心在每月或者每个生产季节来临时,提前将生产技术要点、病虫疫情、防治措施以书面形式传递到村组,并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宣传。

  除了发放“明白纸”外,该区还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农业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传媒手段,解决了以前农业技术信息传播方式单一、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实实在在为农民解决了农业技术上的难题。农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作物的产量,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农业生产投入及面源污染,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各级联动抓落实

  在东川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花所示范园菜农高生伟的蔬菜大棚里,记者看到,大棚里安装了膜下滴灌,节水节肥,蔬菜长势很好,外观也很漂亮。地里还有一堆刚采摘下的西红柿,看起来色泽艳丽。

  区蔬菜站陈银伟告诉记者,膜下滴灌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在花所蔬菜基地推广使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实践表明,采用此项技术不仅能节约用水50-60%,提高肥料利用率高达70%,关键是能增产30-40%,尤其是西红柿、黄瓜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为了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该区建立了区、乡、村、示范点“四级”农技推广网络。”区农技推广中心韩玉平告诉记者,去年,全区共节水1102.97万立方米,节支增收661.78万元,增产粮食和蔬菜1442.29万公斤。

  据悉,近年来,该区推广站共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50项、新品种100个,良种播种面积630万亩,培训新型农民骨干2000人、实用技术7606人次,带动农户5万户。目前,农业科技已成为崆峒农业生产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