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采取“六抓”举措圆满完成2014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24.12.2014  13:05

2014年,平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强监管保安全、提升能力打基础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监管责任,采取“六抓”举措,圆满完成了全年责任目标任务,有力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是抓责任,严考核,逐级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坚持“属地管理”和“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对全年目标任务逐项分解细化,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明晰界定监管级次范围;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措施,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对象划片包干、责任到人,构建起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的监管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通过召开调度会、现场观摩推进会、飞行检查等手段,层层传递监管压力,有力推进工作落实;同企业逐一签订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强化约谈问责,对违法违规企业负责人严肃约谈,切实增强企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抓基层,转职能,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人员管理到位,全市食药监系统核定编制797名,较改革前增加597名,已到位663人,到位率83.2%,监管力量得到明显加强,“四位一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形成;在全市111个乡镇(街道办)设立食药监管所,聘请村社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1515名;主动转变部门职能,调整行政许可1项,取消行政备案1项,下放行政许可1项,理顺行政许可2项。

三是抓常态,严监管,着力提升科学规范监管水平。全市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2883户,占比97.6%;实施“明厨亮灶”工程2909户,占比65.6%;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程安全监管,全力推进新版GMP认证;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全年共查办各类食品药品案件1092起,罚没款296.85万元。

四是抓整治,排隐患,集中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无证经营行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医疗器械“五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开展“飞行”检查4次,共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237户,关停违法企业7户,捣毁制假“黑窝点”6处,没收不合格产品87985件、不合格食品9131件(袋、盒);市食药监局联合公安部门查处的“天天乳业”违法生产不合格含乳饮料案件,成为国家食药监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督办的甘肃省唯一食品典型案例,目前已一审判决。

五是抓宣传,建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治环境。在平凉广播电台播出《食品药品大讲堂》60期,做客省广播电台《食品药品话安全》节目2期;全市30个科普宣传站累计开展现场宣传180场次;升级改版平凉食品药品安全网站,开通了“平凉FDA”政务微博和企业手机短信平台,累计发布信息892条;配合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目摄制了《乡土味道之平凉味道》,举办了平凉名优小吃展;组建成立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队伍和专家组,开展了Ⅲ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实现了12331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累计受理投诉举报138起,立案查处55起;聘请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30名,办理网站留言18期;向社会公示食品药品“黑名单”企业8户、“红名单”企业18户。

六是抓队伍,夯基础,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举办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班5期,选派人员参加国家、省级培训11期213人次,累计培训监管人员893人次,实现了监管人员培训全覆盖;完成食品抽样送检13大类54个细类1002个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51个;完成药品检验635批次,检出不合格91批次;组织开展了桶装水、白酒、食用醋、食用油监督抽检97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891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21份,药物滥用监测报告68份,报告数量质量稳步提升;在全系统开展了“站稳为民监管立场,筑牢保障安全底线”大讨论,组织实施了“五进”大宣传、“四问”大调研、“两联”大帮建、两项大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对机关干部实行“三查”(查岗、查责、查效)问责,促进了干部队伍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平凉市食安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