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着力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

17.09.2015  18:06

平凉市政府日前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工作视频会,就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问题提出了五项具体措施。

      据悉,在此次会议上,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非公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臧秋华强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大力度,积极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切实帮助非公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一要不断扩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要进一步完善贷款贴息办法,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示范区、特色优势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村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增加对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和设施蔬菜、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额度,支持非公经济在带动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二要加强对非公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支持。省政府设立了全省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省财政将出资和整合资金3亿元,同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风险补偿和融资担保基金,以财政补助+企业互助担保贷款的方式撬动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抢抓有利时机,争取更多的融资支持。三要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充分发挥小企业专营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功能和作用,重点支持能大量吸纳就业、技术含量高、资信状况良好,产品有市场、节能降耗、利于环保、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加大对草畜、果菜、旅游、餐饮、加工、商贸、运输等产业领域优质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合作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促进银企对接,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在盘活存量中扩大小微企业融资增量,在新增信贷中增加小微企业贷款份额。四要努力推动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细化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分类,设立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在内的分层培育体系。研究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政府引导、中介机构参与的培育机制,以龙头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重点,加强上市企业后备资源的重点跟踪与动态管理,形成“改制、入库、托管、挂牌、上市”的新路径。五要逐步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采取“政府牵头、企业自愿、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信托、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鼓励企业通过外部担保、资产支持等方式,实现信用增级,积极配合省上尽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和企业分担的债券融资风险补偿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