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工业园区:续写“十二五”成就 绘制“十三五”辉煌
原标题:平凉工业园区:续写“十二五”成就 绘制“十三五”辉煌
平凉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华能平凉电厂、平凉华泓汇金、甘肃陇能等为代表的煤电化产业。 吴立斌
“十二五”期间,平凉工业园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书写出了骄人的成就和业绩。站在“十三五”的起跑线上,又绘制出了新的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2年平凉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一中心两园区”发展布局,对平凉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列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并实行“区管镇”体制。到“十二五”期末,园区企业数增至390户,园区工业企业从业人数预计达到5650人,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数预计达到450人。2014年,平凉工业园区在全省开发区年度考核工作中位次继续前进,在全省35个开发区中排第7名(在省级28个开发区中排第2名),连续3年进入全省开发区年度考核十强行列。
“十二五”期间,平凉工业园区抓住机制改革以来的利好政策机遇,以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围绕建成国家级煤炭深加工示范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核心区、平凉中心城市的次中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五大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
2011年以来,园区针对国内煤电市场持续萎缩、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园区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严格推行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经济形势监测预警和月调度、季分析制度,加大衔接、服务和统计力度,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累计财政性资金投入11.25亿元,其他渠道融资10.76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亿元,税收总收入8.5亿元;园区进出口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共计完成出口贸易157.05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园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在项目布局和实施上进一步突出了以煤电化为代表的区域首位产业,根据园区资源条件和行业结构的特点,基本形成以华能平凉电厂、平凉华泓汇金、甘肃陇能等为代表的煤电化产业;以500MW晶体硅太阳能组件、2.8MW光伏电站、半导体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高频无极灯、新型合成环保生物清洁燃料、中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虹光电子、荣康实业、亨达机械、山东临工、华星专用车改装、平顶山煤机制造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世博伟业家居建材广场、风尚吉伍国际商贸建材市场、仁河汽配城、恒信德龙汽车销售、平凉东运综合物流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为代表的现代商贸物流业;以祁连山水泥、房丽美建材、新世纪加气砖块、昌盛环保砖、天福高档门窗、景海节能门窗、大成钢化玻璃等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以新世纪柳湖春酒业、金江副食、天源酿造、陇源酿造、景兴肉品、富尔泰禽类、麦香制粉加工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95%,较上年提高三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稳步进行,三产结构由2011年的0∶75.5∶24.5调整到2015年的13.3∶53.54∶33.25,总体上形成了工业主导、商贸跟进、农业补充的国民经济产业格局。
“十二五”期间,园区积极实施“项目引进来、产品走出去”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涉及直接或间接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从无到有,从2011年的8万美元,到去年底,年预计增长到58.61万美元。平凉工业园区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严格执行入园企业在项目准入、信贷支持、税收、供地等方面优惠政策,凡达到入驻条件的入园企业(项目),园区优先立项,优先审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着力破解资金制约问题,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非公投融资公司并存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对符合国家重点扶持的铁路、道路、电力、供水、物流等项目,严格落实减免承诺;对符合园区产业规划或与园区现有优势企业上下游配套的非公经济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并突出项目落地,为非公经济发展“助好力”。对入园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在建项目早日投产、建成项目早日见效;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同时,突出基础配套,重点建设了“一纵一横”道路、南北路泾河大桥、综合物流中心、标准化厂房、750千伏平凉输变电工程开关站扩建工程及33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园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东大门道路改造工程、供水管线等八大工程实施,努力解决非公企业生产、职工生活、交通运输、用电用水、金融网点、餐饮购物等问题。
在“十三五”发展的蓝图上,工业园区按照“一心”“三带”“七区”空间布局,设置商贸加工、电力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综合服务和化工区7个功能分区,对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供气、供热、环卫、绿化和生态隔离廊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
在产业发展方面,计划以现代煤化工产业龙头,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体系,分产业靠实项目。产城融合方面,规划演武、七府、民张、下甲、清街、上湾六个新型社区,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方面,对园区水、大气、噪声、固废等环境容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分项控制指标,确保达到生态工业示范区标准。循环经济建设方面,设定了资源产出、资源消耗、综合利用和废物排放各分项指标,形成煤化工、煤电、农副产品加工三大循环体系,共6条子产业链。
同时,在“十三五”期间,园区共谋划项目107项,概算总投资1759.2亿元,增速244.27%。其中,重大基础设施建设8项,“三农”建设6项,精准扶贫建设6项,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8项,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5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8项,创新驱动和现代产业体系66项,固定资产投资到“十三五”末,累计目标值为473.29亿元。(张洁)
( 编辑:网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