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古镇多"穿越":展织女技艺 享唐代美食
中新网平凉9月21日电(刘玉桃 路晓瑛)住着客栈,吃着木锤捶打的手工饼,欣赏“织女”手工编织的纸织画……游走于甘肃平凉崆峒古镇的小巷,两边是青砖灰瓦仿古建筑,随处可见皮影、香包、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透着一股古色古香的韵味,“就像穿越到了古代时期的中国。”来自英国的游客乔说。
在崆峒古镇的街边,有一家明清风格建筑的小吃铺,门口放着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木墩,旁边放着一排木锤,每隔几个小时,店主便抡起木锤,在木墩上捶打核桃仁、花生、芝麻、蜂蜜等混合物,经过“千锤百炼”后,制成核桃香酥,香味四溢。
崆峒山核桃香酥源于唐代,经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如今随着人们口味的改变,加以改良,加入山药粉、芝麻等原料,合两人之力,用核桃木制成的大锤,在木墩上将混合成的原料砸成薄饼。
“因为看中这个地方,所以在这里开了店,古镇游客多,传统手工制作的核桃酥味道纯正,现在回头客很多。”邵小军说,爷爷做了一辈子核桃酥,如今这门手艺传授给他,他要传承发扬下去。
离邵小军店铺不远处,有一家客栈,青砖外墙,大红灯笼,黑色的牌匾写着“财神客栈四季红”,两边挂着一副对联,老板是一位“80后”的小伙,每天在客栈门口喜颜迎客。
这位“掌柜”名叫杨银顺,以前在广东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年收入几十万元。五年前,看到崆峒古镇的商机,决定回乡创业,在古镇租了一院房子,开起了“客栈”,当起了老板,还招了几个“伙计”。
杨银顺说,回乡创业为家乡做贡献,能服务、帮助别人,是件有意义的事。当初开“财神客栈”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而且负债10多万元。“当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觉得这么荒凉的地方怎么可能挣钱,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近年来,随着平凉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投资15亿元进行硬件建设,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余项,修建景区和景点道路24条,使景区游览面积从14平方公里扩大到22平方公里,崆峒山景区游客越来越多,给崆峒古镇带来无限商机。
杨银顺说,每到旅游旺季,崆峒山周边住宿紧张,而且景区离市区较远,这使山脚下的古镇聚集越来越多的游客。“现在生意逐年好起来了,一年收入100万左右,今年也把原本租的门面买下来了一半多。”
崆峒古镇是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政府为延伸崆峒山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崆峒山旅游服务而形成的文化旅游建设项目。设有大型停车场、广场、水阁、商铺等,浓缩了传统建筑精髓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融历史、文化、旅游、商贸、休闲为一体的古镇。
崆峒古镇整体设计为仿明清建筑风格,均为一至二层别墅式组群,相互对应,各具特色。四面城门创意性恢复了古平凉城门,其间道路纵横交织,流水环绕,景点景观镶嵌其中,既展示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南方园林的秀丽优美。
古镇除了食宿外,还有古代“织女”现场演绎千年纸织画的编织工艺,第一次来甘肃的英国游客乔,被纸织画的编织艺术深深吸引,赞叹“太神奇,这么薄的纸竟然可以织成一幅画。”
纸织画即用纸编织的画,形成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纸织画将中国画与编制艺术融为一体,显出素淡、和谐、静穆、朦胧的艺术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气韵,其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书法等。
崆峒古镇以当地特色美食、手工艺品、少数民族的金银饰品、民间绝技等特点,吸引着往来的游客。如今古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000人次,解决就业岗位3000多个,预计年旅游总收入可达到1.8亿元。(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