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崆峒区新李村蔬菜大棚春来早(图)

24.03.2015  19:49

   中国甘肃网3月24日讯 (通讯员 杨琳)早春时节,乍暖还寒。3月20日,崆峒区柳湖乡新李村一座座蔬菜大棚内,满目滴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走进新李村东庄社村民范转过家的大棚,记者看到,成片绿油油的西红柿藤,向西延伸近百米。大棚顶部扯着无数根钢丝绳,每一株西红柿都用紫红色尼龙绳系着,笔直着向上生长,底部的西红柿滕蔓上结了小小的果实。“我们家的西红柿个头饱满、色彩鲜艳,而且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基本不愁销路。今年第一茬西红柿四月份就能上市了。”说起大棚种植,范转过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每年春季,都是范转过一家人最忙碌的日子,每天早晨6点多钟来到大棚,翻土、除草、吊线、打叉......一直忙到天黑。她说,“虽说很辛苦,但看着摘下来的黄瓜、西红柿,全家人心里格外高兴。家里的好日子都是大棚里长出来的,去年种了六个大棚的菜,净赚七八万元呢!”

  从范转过家的大棚出来,记者来到新李村东头的上庄社,整片整片的大棚在春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几位村民正在田地里忙着搭建新的蔬菜大棚,个个忙得满头大汗。

  “这是今年新建的大棚。这几年,村民们看到了设施蔬菜的效益,都想搞大棚,今年光上庄社就要建130座大棚!”新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少华说,“下一步,我们还想在村里发展生态种植、采摘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蔬菜种植项目,把蔬菜产业做强做大!”

  近年来,崆峒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在干部群众和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日光温室和大棚的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同时该区积极推广集中穴盘无土育苗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不仅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随行的崆峒区蔬菜站副站长陈银伟介绍到,“2015年全区计划种植蔬菜20万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440亩,拱棚2200亩。各乡镇从去年10月就开始搭建拱棚,截至目前,已建成拱棚2016亩。预计全区年蔬菜总产量达到40万吨。”